Evans综合征

更多功能

Evans综合征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同时或相继发生
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皮肤黏膜出血等
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还可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瘤等
缺乏特异性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利妥昔单抗、免疫抑制剂等
定义
Evans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同时或相继发生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为特征,部分患者同时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
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皮肤黏膜出血、内脏出血,伴或不伴反复感染。
该病因Evans博士及其同事于1951年首次报道而得名。
分型
根据导致Evans综合征的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Evans综合征:病因不明,多认为因异常免疫功能导致B细胞对自身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产生抗体所致。
继发性Evans综合征:可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妊娠,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也可以发生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
发病情况
Evans综合征临床非常罕见。
有研究报道,在所有AIHA或ITP患者中,其发病率约5%~20%。
AIHA的年发病率约为(0.8~3.0)/10万,即每年每100万人中,有8~30人可能患病。ITP的发病率为(5~10)/10万。
美国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在美国患Evans综合征者不足5000人。
Evans综合征可见于儿童或成人,女性较男性多见。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