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实验诊断,不但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而且可为控制病毒性疾病的流行提供实验室依据。
常用的方法可分为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形态学检查、病毒成分检测和血清学诊断等。其中细胞培养法分离、鉴定病毒是病毒检测的金标准。该法可检测多种病毒,甚至是新的病毒种,所分离的病毒还可用于抗病毒药物敏感性实验。
病毒形态学检查是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组织细胞内感染病毒后出现特征性形态,有助于病毒感染的诊断。
病毒成分检测主要有病毒蛋白抗原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其中病毒蛋白抗原检测是种快速早期诊断感染性疾病的方法,多用于乙肝、甲肝等肝炎的病毒检测。
对不能用细胞培养或血清学方法检测的病毒感染,病毒核酸检测不失为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病毒核酸阳性般可作为诊断病毒感染的依据。
病毒血清学诊断,主要包括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及特异性IgM抗体检测。
采集方法:静脉采血(多用于血清学实验)。
检查前
是否空腹:否。
若与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生化项目同时检测,建议空腹。
检查前天,白天宜清淡饮食,忌烟酒。晚上10点以后禁食水,次日早晨空腹检查。
检查后
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注意不要揉。
若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情况时,应立即平卧,并可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其他检测。
疼痛程度
静脉采血:有轻微痛感。痛感存在个体差异,与患者的疼痛阈、采集者的熟练程度等因素有关。
报告等待时间
报告等待时间以采集告知时间为准。
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病毒形态学检查、病毒蛋白抗原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病毒中和试验、病毒血凝抑制试验、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
(数据来源:李凡,徐志凯.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病毒感染的及时诊断对患者治疗、医院感染控制等具重大意义。
可辅助决定初次抗病毒治疗方案,指导停止不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并可缩短住院周期。
及时判定特殊病毒性疾病(如麻疹),可帮助识别继发性感染患者和采取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
可促进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合理应用。
通过实验室诊断能及时发现和鉴定出新病毒。对流行病学监测和控制病毒性疾病的流行有重要意义。
病毒实验室定量检测技术可更及时、有效地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