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世界各国有关学者组织了“第一届国际P-450基因及其调控讨论会”,确定了统一的命名原则,经过12个研究机构有关专家的努力,将已发表的细胞色素P-450根据cDNA以及所编码的氨基酸顺序分析整理,并进行统一的命名。
将全部细胞色素P-450基因统称为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并再分成若干个家族,每个家族又可以分成若干亚家族。以斜体字大写拉丁字母“CYP”代表所有物种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但小鼠和果蝇例外;再加阿拉伯数字(1,2,3,……)代表不同的家族,例如CYP1,CYP2等。若这一家族又分为若干亚家族,则再加上大写拉丁文字,例如CYP2B。同一亚家族内不同的基因,则分别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CYP2A1,CYP2A2等。若有假基因存在,则在最后阿拉伯数字后加一大写拉丁文字母“P”,例如CYP2816P。假基因是与一已知基因高度相似的基因,但在染色体上座位不同;它虽然具有一定的功能,但自身不能转录。另外,1996年发表的命名原则中规定,有些过去已命名的基因由于改名、重复或其他原因已被取消,则在最后加“X”。
细胞色素P-450具有多重性,表现在细胞色素P-450酶系中,包括数目众多的同功酶在不同的物种,以及人类在内的机体中也各有很多的类型。它们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座位、底物特性、酶动力学性质、光谱特性、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及顺序、对不同诱导物或抑制物的反应和各种生物学特性都不相同。细胞色素P-450虽然自身具有不同的特性,但它们也有共性,当与CO结合后,差光谱中最大吸收峰皆在450nm左右。细胞色素P-450的多重性及其在物种、品系、性别、年龄、个体以及对不同诱导物和抑制物反应的差异中,具有重要的毒理学意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