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上肢血压低于90/60mmHg的正常或非正常的情况
生理性低血压可无症状;病理性低血压可有头晕、眼前发黑、晕厥、面色苍白等
导致低血压的原因有生理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外伤等
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定义
低血压是上肢动脉血压值低于正常范围下限(90/60mmHg)的情况,可以是生理表现,也可以是疾病、药物等引起的异常表现。
分型
按照是否为疾病状态分为生理性低血压、病理性低血压。
按照起病时间、持续时间的长短分为急性低血压、慢性低血压。
发病情况
低血压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任何性别的人群中。
不同类型的低血压流行病学情况不同。
致病原因
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引起的低血压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对身体也没有明显的损伤,常见的原因如下。
遗传:家族中有多人血压低于正常水平,但并非疾病引起。
体质:身材瘦弱、饮食量较小时,会出现低血压的情况,但身体健康,没有导致血压降低的疾病。
妊娠:女性妊娠期间血压会相对较低,分娩后会恢复。
餐后低血压:进食2小时候会出现血压降低的情况,多见于老年人。
疾病因素
严重感染性疾病。
严重过敏性疾病。
神经功能紊乱。
体内水分流失过多:严重腹泻、严重呕吐、运动过量或天气炎热导致大量出汗等。
严重疼痛。
外伤
外伤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可以引起低血压。
包括开放性和闭合性(身体表面看不到伤口,但体内有出血)。
药物
扩张血管药、降低心肌收缩力的药、利尿剂等药物过量可以引起低血压。
发病机制
心脏功能下降
疾病或药物导致心脏肌肉收缩功能下降,使血液流速、对血管的压力减弱,出现低血压。
血管扩张
疾病或药物导致血管扩张,血液流量不变的情况下,会出现低血压。
血容量下降
外伤或疾病导致出血,药物、运动、环境、疾病导致体内水分大量流失,如没有及时补充,血液的总量会减少,会出现低血压。
主要症状
低血压:白天安静且非睡眠的状态下,测量上臂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
头晕:表现为感觉身体或周围事物发生旋转,或无法站稳。
晕厥:表现为暂时性地失去意识,意识丧失可持续数秒到数分钟。
严重时会出现面色苍白、反应迟钝、意识不清、昏迷等脑部严重缺血的表现。
以上表现可以与体位改变有关,如从蹲位、卧位突然转换到站立位、坐位时发生,称为
直立性低血压。
其他症状
不同病因引起的低血压还会出现除以上症状外的其他症状。
心脏疾病还会出现心悸、胸痛、胸闷等症状。
感染性疾病还会出现发热、咳嗽、
咳痰、恶心、呕吐等症状。
内分泌疾病还会出现易疲劳、身体肥胖等症状。
器官出血或外伤出血还会出现皮肤湿冷、面色苍白等症状。
就医科室
心血管内科
测量上肢血压低于90/60mmHg,或出现头晕、眼前发黑、晕厥、面色苍白等症状须及时就医。
急诊科
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意识不清、昏迷,或发生外伤,须立即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未经医生许可,切勿滥用药物,以免药物影响相关检查,干扰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什么不舒服?不舒服持续多久了?
有没有头晕、看东西模糊等症状?
尿量有没有明显变化?
有没有乏力、心慌等症状?
这些症状在什么时候更明显?
病史清单
以往是否测过血压?血压是否低于正常?
之前得过什么病?
是否患有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家族中有低血压病史吗?
最近吃过哪些药?
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血生化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尿常规
超声、血管超声
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造影
磁共振成像(MRI)
动态血压监测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感染药物:青霉素
血管收缩剂:米多君
诊断依据
病史
家族中有血压低的人。
身材瘦弱、饮食较少。
处于妊娠状态。
有心脏疾病、严重感染性疾病、严重过敏性疾病、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疾病、水分流失过多
消化道出血、
异位妊娠(宫外孕)等疾病或异常状态。
有引起严重疼痛的疾病。
发生过外伤。
使用血管扩张药、降低心肌收缩力的药、利尿剂等药物。
症状
有头晕、
黑矇、晕厥、皮肤湿冷、反应迟钝、昏迷等表现。
测量上肢血压低于90/60mmHg。
可出现脉搏减弱,脉速增快或减慢。
如有感染性疾病,可出现发热。
呼吸异常
肺部感染性疾病可能会出现呼吸增快。
胸部外伤时可能会出现呼吸减慢、增快,或呼吸节律异常的情况。
可表现为意识清楚、反应迟钝、清醒但不能交流、不易叫醒或昏迷等情况。
体征
视诊
可能会持续皮肤苍白、汗多。
如因外伤引起,可出现受伤部位畸形、皮肤有开放性伤口或肿胀等表现。
触诊
可能会出现腹部、受伤部位压痛,或局部结构异常。
可能会出现皮肤温度降低、皮肤表面汗液过多。
叩诊
如存在
心力衰竭等疾病,心脏叩诊可能会出现心脏边界增大。
听诊
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肺部听诊时可能会出现异常的声音。
心脏疾病患者心脏听诊时可能会出现异常的声音。
消化道出血、严重腹泻时,腹部听诊可能会出现
肠鸣音增多的情况。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明确是否存在出血,以及评价出血严重程度;明确是否存在感染以及感染的严重程度。
C-反应蛋白
检查C-反应蛋白是否升高。
可以明确是否存在炎症反应,以及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
血生化
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
明确低血压的病因,或排除其他疾病。
注意事项:检查前须保持空腹,即禁食6小时,禁水4小时。
尿常规
可以明确病因或排除其他疾病。
注意事项:检查时应留取中段尿,即先排出一部分尿液,然后将之后的尿液留在尿杯中,在未完全排完时停止排尿,移走尿杯后将体内剩余的尿液排尽。
血、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
可以确认女性是否怀孕。
以明确是否存在宫外孕的可能。
激素水平
可以明确病因或排除其他疾病。
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
检查心脏的功能和结构。
可以明确是否存在心源性低血压的情况。
注意事项:
检查前按照医生要求暴露胸部。
检查时会在检查部位皮肤涂抹凝胶。一般情况下,凝胶对皮肤没有损伤。
检查时按照医生要求保持固定姿势,避免乱动。
检查后可将凝胶用纸巾擦除。
超声、血管超声
可以检查甲状腺、肾、肾上腺、盆腔等器官、组织,动脉、静脉等。
超声可以明确病因。血管超声可以明确是否存在因血管病变引起的低血压。
注意事项:
检查前按照医生要求暴露检查部位。
检查时会在检查部位皮肤涂抹凝胶。一般情况下,凝胶对皮肤没有损伤。
检查时按照医生要求保持固定姿势,避免乱动。
检查后可将凝胶用纸巾擦除。
冠状动脉造影
检查冠状动脉等血管的情况。
可以明确病因。
注意事项:
检查前须明确告知医生既往疾病、服用的药物,并按照医生要求停用某些药物。
检查时按照医生要求躺好,避免乱动。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意思。
检查后按照医生要求活动,避免过度活动穿刺部位,如手腕、大腿根部等。
检查后穿刺部位如出现出血、疼痛不断加重,须及时告知医生。
磁共振成像(MRI)
检查脑、肾上腺、肾等器官或组织。
可以明确病因、明确低血压对于器官的影响程度等,或排除疾病。
注意事项:
检查前应去除含有金属材质的物品,以及电子产品、磁卡等。
如体内装有钢板、植入式起搏器等医疗器械,应提前告知医生。
心电图检查
普通心电图(静态心电图)
检查短时间内的心脏的电信号。
注意事项:
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去除身上的电子产品、手镯等。
检查时暴露前胸、双侧手腕和脚腕的皮肤,按照医生要求摆好体位,保持均匀呼吸,避免活动。
动态心电图。
检查一段时间(多为24小时)内的心脏电信号,以及心电信号改变与时间、日常行为的关系,
可以明确是否存在因心脏功能引起的低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检查一段时间(多为24小时)内的血压情况,以及血压与时间、日常行为的关系。
可以明确是否存在血压调节异常引起的低血压。
注意事项:
检查时按照医生要求贴敷电极片、携带仪器。
检查期间如电极片脱落应及时按照医生要求贴好,活动时避免磕碰仪器造成损坏。如电极片无法再贴敷,或仪器出现故障,应及时前往医院由医生调试。
检查期间进行日常生活必须活动即可,避免特意增加运动或增加不活动的时间,避免洗澡。
按照医生规定的时间前往医院终止检查。
血压测定试验
每分钟测量一次平卧位和站立位的血压,连续测量3~5次。
怀疑有
直立性低血压时会进行检查。如果检查结果出现血压下降超过30/20mmHg的情况,即为阳性,表示存在直立性低血压。
微生物学检查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对痰液、血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用于怀疑细菌感染时。可以明确是否存在细菌感染,还可确定细菌的种类、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信息。
病毒学检测
检测病毒抗原、病毒抗体等。
可以明确是否存在病毒感染,以及感染的种类和严重程度。
内镜检查
包括胃镜、肠镜等,检查胃部、结肠等部位的情况。
可以明确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等引起低血压的情况,以及出血的严重程度,必要时可直接进行治疗。
鉴别诊断
脑血管疾病
相似点:头晕、黑矇、晕厥、意识不清、昏迷。
不同点:脑血管疾病是脑部血管破裂或堵塞引起脑功能异常的疾病,血压可能升高,还会出现偏瘫、言语不清等症状。可以通过头部CT等检查进行鉴别。
高血压
相似点:头晕、黑矇、晕厥、意识不清、昏迷。
不同点:高血压时测量血压超过正常上限(140/90mmHg)。可以通过
血压测量等检查进行鉴别。
低血糖
相似点:头晕、黑矇、晕厥、皮肤湿冷、反应迟钝、意识不清、昏迷。
不同点:低血糖时血糖低于正常的下限,血压可能正常或偏高,还会出现饥饿感、胡言乱语等表现。可以通过测量血糖等检查进行鉴别。
非出血性贫血
相似点:头晕、皮肤苍白、黑矇、晕厥、反应迟钝。
不同点:非出血性贫血与饮食、血液或骨髓疾病等有关,还会出现乏力等表现。可以通过血常规等检查进行鉴别。
治疗目的
去除病因、补充血容量或升高血压、避免脑等重要器官发生损伤。
一般治疗
休息
注意休息,预防跌倒。出现头晕、
黑矇时立即停止活动,坐下或躺下休息,待症状缓解后可缓慢站起。
如发生昏迷,应由他人协助侧卧,避免口腔内分泌物窒息。
补充水分
如因大量出汗、严重腹泻引起低血压,在没有恶心、呕吐的情况下,可饮用饮料补充水分。
饮料可选择运动饮料、淡盐水、含糖饮料或白开水。
饮用时应少量多次,缓慢饮用,一次在200毫升左右。
出现恶心、呕吐时,应停止饮用饮料。
止血
外伤引起出血后,应在等待救护车的同时立即进行止血。
出血量少时可使用医用纱布、毛巾、衣物直接按压在出血部位进行止血。
如是四肢出血且出血量较大,可用止血带或领带等做成止血带,绑在伤口上方5厘米处进行止血,并记录捆绑止血带的时间。
如外伤后没有见到明显的出血,但出现低血压的表现,应在原地保持不动。
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
因饮食较少或体质引起的低血压,可通过改善饮食、适量运动等方式进行调理。
调整药物
如因药物引起低血压,应及时就诊,按照医生要求更换药物。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治疗低血压的药物众多,以下只列举一部分药物。具体治疗药物应按照医生指导使用。
升高血压药物
在短时间内升高血压,避免血压过低引起脑等器官功能出现异常。
常用于急性低血压急救时。
改善心脏功能药物
通过改善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的动力学,缓解低血压症状。
抗感染药物
主要的目的是控制感染,抑制病原体生长或增殖。
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常用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类等。
抗过敏药物
抑制过敏反应,或用于严重过敏引起的低血压急救。
严重过敏时须配合肾上腺素。
补充体液
及时补充丢失的液体,维持血压。
用于水分流失过多、疾病或外伤引起的出血,血容量不足时。
止血药物
如奥曲肽,可以改善胃黏膜血液供应。
改善内分泌功能药物
通过治疗内分泌疾病使人体各器官功能恢复正常。
用于治疗内分泌疾病,从而改善低血压症状。
以上药物均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容量扩张剂
血管收缩剂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血压,尤其是直立性低血压。
其他
如
屈昔多巴,可改善去甲肾上腺素缺乏引起的直立性低血压症状。
如
阿卡波糖,可降低餐后血糖水平,从而控制血压,注意与地高辛合用时需调整剂量。
手术治疗
此时的手术多为急诊手术,前往医院的途中禁食、禁水即可。
手术中和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出血量增大、手术部位或伤口感染等情况,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治疗,可降低这些情况发生的风险。
中医治疗
医生会根据表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辨证论治)。
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避免相信偏方、土方、秘方等导致病情加重,或引起其他病变。
输血治疗
如果为严重出血引起的低血压,需要进行输血治疗。
根据病情医生可能会选择输注血红细胞、血浆等成分血,或输注全血。
输血前应按照医生要求进行血型检测,降低溶血的发生风险。
输血过程中,按照医生要求使用抗过敏药物。
输血过程中如出现
皮疹、皮肤瘙痒、心悸、大汗、意识不清等,须及时通知医生,并暂停输血。
输血后可能会出现发热,大多数情况下为正常情况。
输血后出现皮疹、皮肤瘙痒、心悸、大汗、持续发热等,应及时告知医生。
治愈情况
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低血压无须治疗。
有些疾病引起的低血压,通过及时治疗可以恢复到低血压前的状态或正常状态。
有些严重疾病(如
心力衰竭)引起的低血压,需要长期用药使血压维持在安全的范围内。
外伤或疾病导致出血引起的低血压,通过及时治疗可恢复到外伤或出血前的状态。
药物引起的低血压,在更换药物后可恢复到低血压之前的状态。
危害性
低血压可以引起晕厥,导致摔倒受伤。
严重低血压时会导致脑部功能异常,留下偏瘫、肢体活动障碍等后遗症,或危及生命。
日常管理
未进行手术
饮食管理
少食多餐,正餐八分饱即可。
可在两餐之间摄入水果,补充维生素。
增加蛋白质、糖类(碳水化合物)、脂类、铁、叶酸的摄入,如适当多吃鸡蛋、牛奶、瘦肉、鱼类、动物肝脏、动物血、柑橘类水果等。
注意饮食卫生,用餐前要洗手,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如生葱、生蒜、辣椒、咖喱等。
避免刺激性的饮料,如浓茶、咖啡、酒等。
避免食用明确过敏的食物。
适量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白米、白面等。
一般不建议限盐饮食。
合理饮水(成人保证每日至少1500毫升),避免营养不良和体内缺水。
加工食物、调味剂也含有钠,应避免钠摄入不足或过量,必要时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
生活习惯管理
避免劳累、熬夜。
避免突然坐起或站起。
适量运动,避免运动过度,避免在炎热的环境下运动。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
不适及时就诊
如果出现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就诊。
进行手术后
饮食管理
根据手术部位和创伤程度的不同,手术后应按照医生要求膳食,如涉及腹部手术,应待排气后开始饮食。
调整营养素搭配结构,随身体恢复情况从流食或半流食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
对于无法进食或营养摄入不足者,应根据医生指导及时补充肠内或
肠外营养。
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的食品,如辣椒、麻椒、咖啡、生姜、生蒜等;避免粗糙坚硬的食物,不吃炸物、膳食纤维过多的食物等,蔬果可榨汁食用。
作息管理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注意活动
注意上肢的活动范围和活动速度,避免牵拉伤口。
按照医生要求及时下床活动,避免过多卧床。
咳嗽、打喷嚏时注意力度。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规定的时间复查、换药。
不适及时就诊
出现切口出血、切口异常分泌物、发热、胸痛加重等不适,及时就诊。
预防
改善饮食:保证营养充足,避免挑食、偏食,或节食减肥。
注意饮食卫生:食用食物前要洗净、烹饪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改善生活习惯: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合理运动:活动时注意补充水分、钠、钾、
葡萄糖等物质,避免在炎热环境中运动。
避免过敏:避免食用、接触容易过敏的食物、物质或环境。
避免外伤:注意安全,减少意外的发生。避免打架、斗殴等行为。
做好孕期检查:女性如有怀孕的可能,应及时就诊进行检查。
合理用药:按照医生指导用药,避免自行加药、减药或停药。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及时就诊。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