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淤积症

更多功能

胆汁淤积症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各种原因引起胆汁排泄障碍,分为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胆汁淤积
主要表现有黄疸、皮肤瘙痒、疲劳等
发病与药物、酒精、病毒、胆管结石、胰腺肿瘤等因素有关
根据病情采取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如药物治疗、产科处理等)
定义
胆汁淤积症是指肝内外各种原因造成胆汁形成、分泌和排泄障碍,导致胆汁不能流入十二指肠而进入血液的病理状态。
与药物、酒精、胆管结石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等。
分类
根据发病的解剖学部位可将其分为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胆汁淤积。
肝内胆汁淤积:肝细胞功能障碍或毛细胆管、细胆管(<15μm,又称为闰管)及小叶间胆管(15~100μm)病变或阻塞导致胆汁淤积。
肝外胆汁淤积:间隔胆管(>100μm)、区域胆管(300~400μm)、节段胆管(400~800μm)、左右肝管、胆总管至壶腹部的病变或阻塞导致胆汁淤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