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内,引起的胃黏膜炎性损伤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食欲减退、食后饱胀以及反酸等消化道症状
病因为幽门功能障碍、胃-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胆囊切除术等
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定义
胆汁反流性胃炎即碱性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胃,与胃酸共同作用,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的一种疾病。
分型
胆汁反流性胃炎根据病因可分为两种类型。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
指非手术原因引起的胆汁反流性胃炎。
胃排空延迟、幽门压力降低或幽门关闭不全、胃-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等,均可导致胆汁由十二指肠反流入胃,并在胃内停留不易清除,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
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
指胃切除手术后出现的胆汁反流性胃炎。如因胃溃疡、胃癌等疾病接受过胃切除手术等。
发病情况
患病率: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病率目前没有统计数据,但有资料显示,胆汁反流性胃炎约占全部慢性胃炎的23%。
流行趋势:近年来随着胃镜等检查方法的普及,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出人数明显增多,因此,患病率也有所上升。
致病原因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内引起的胃黏膜炎性损伤。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障碍
正常人在空腹和餐后出现的十二指肠胃反流对人体无影响,若发生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障碍,则会发生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
如果十二指肠-胃反流频繁发作,且反流量大持续时间长时的话,可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
胃次全切除术
手术后因丧失了抗反流作用的幽门,残
胃排空障碍,极易发生十二指肠反流,进而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囊切除术
如
胆石症或胆囊切除术后,胆汁会不断排入十二指肠,空腹时胆汁反流增加而致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
幽门功能性异常,频繁发生自发性松弛,也可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
反流。
精神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会影响内脏的敏感性,导致胆汁排泄异常,最终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
诱发和加重因素
暴饮暴食、高脂饮食、晚饭过饱以及浓茶、咖啡等可诱发或加重胆汁反流性胃炎。
发病机制
反流
胃部分切除术后或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后,胃部幽门出现变形或括约肌功能失调,造成大量的胆汁、胰液及肠液等碱性消化液从十二指肠反流至胃内。
胃黏膜损伤
碱性消化液在胃内刺激胃酸分泌,胆盐等化学物质与胃酸结合后持续破坏胃壁黏膜,并刺激胃黏膜肥大细胞分泌炎症刺激因子等,造成
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性病理改变。
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中上腹持续性烧灼痛,餐后疼痛加重,服碱性药物不能缓解等。
胆汁性呕吐是其特征性表现。
可出现贫血、消瘦和营养不良等症状。
典型症状
腹痛或胸痛:表现为
上腹部疼痛,或胸骨后疼痛。特点为持续性烧灼痛,早晨时明显,进餐后和平卧会加重腹痛。
呕吐:严重者可发生呕吐,多在夜间发生,呕吐物中含有食物和黄绿色的液体。部分患者呕吐物中带血,呕吐后感觉口苦。
恶心,有时会发生腹胀、
嗳气(俗称打饱嗝)、食欲下降,食量减少却容易感到饱。
其他症状
贫血:随病程进展时,还会出现皮肤苍白、易劳累等贫血症状,且逐渐加重。
精神心理症状:部分可伴心烦意乱、性情急躁、头晕、心悸、失眠、精神萎靡等精神心理症状。
并发症
胆汁反流性胃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科学治疗,可能会出现下列并发症。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口腔、咽喉、气管和/或肺导致的一系列症状。主要有以下表现。
胃灼热和
反酸::胃灼热是指胸骨后和剑突下烧灼感,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
吞咽疼痛和吞咽困难:有严重食管炎或
食管溃疡时可出现吞咽疼痛。
声嘶、咽部不适或异物感。
反流性咽喉炎
反流性咽喉炎是一种常见的咽部慢性症状或黏膜损伤,是由于胃部的物质反流到咽喉,刺激咽黏膜而导致的病症,又叫作咽喉反流。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病情较轻者常无明显临床表现,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出现以下典型临床症状。
最常见的是声音嘶哑,同时也可出现咽喉部不舒服,如咽喉部阻塞感,异物感,灼痛感等异常感觉。
部分患者也表现为咽喉部分泌物增多,多由
反流物刺激咽喉黏膜引起。
少数患者也可出现反酸、胃灼热等反流性胃食管炎的表现。
就医科室
消化内科
胃镜检查发现胆汁反流,或出现反复的腹痛腹胀、食欲下降、恶心呕吐、
反酸嗳气,建议及时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尽量记录出现过的症状、持续时间等情况 。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什么不舒服?持续多长时间了?
有没有腹痛、腹胀?持续多长时间了?
病史清单
近期是否有腹部手术等?
既往或直系家属是否患有
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胃镜检查
¹³C、¹⁴C尿素呼气试验,粪便
幽门螺杆菌抗原(HpSA)检查
血常规、便常规
腹部彩超或CT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非甾体抗炎药: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布洛芬、吲哚美辛
促胃动力药:莫沙必利、多潘立酮
诊断依据
病史
如医生怀疑是胆汁反流性胃炎,会询问一些病史相关的问题。是否有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患有胆囊疾病,以及近期是否进行过胃部、胆囊手术等。
既往病史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至关重要。
临床表现
出现反复的腹痛、腹胀、食欲下降、恶心呕吐、
反酸嗳气,甚至是呕血或黑便,对病情可作出判断。
实验室检查
尿素呼气试验(¹³C、¹⁴C呼气试验)
尿素呼气试验是检测
幽门螺杆菌的“金标准”之一,且具有无创性、准确性较高的特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利用放射性¹³C、¹⁴C标记的
尿素(口服)会被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尿素酶分解,从而产生并呼出含有标记碳原子的CO
2,通过测定CO
2浓度含量来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液分析
胆汁及
反流的十二指肠液呈碱性,可与胃酸中和引起胃液pH值升高。
胃液酸碱度有助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胃液pH值>4可诊断为胆汁反流。
胃液胃酸和胆酸测定
抽取空腹和餐后的胃液,测定其中
胆酸的含量,如空腹基础胃酸分泌量在3.5 mmol/L以下,胆酸含量在30 μg/ml以上,一般可确定胆汁反流性胃炎。
胃内胆红素测定
胃内
胆红素测定可直接反映胃内胆汁浓度,当胆红素吸光值在0.14以上时可以辅助诊断胆汁反流。
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前无须禁食禁水,但需要注意不能饮酒。
粪便常规
粪便检验前无需禁食禁水,标本需要使用特殊容器及时送检,且不能混入尿液等杂质。
内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方法,通过胃镜可直接观察到胃内反流的情况,同时还可见
胃黏膜充血、糜烂等。
胃镜除直接观察外,还可以在病变处取材,以进行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
活检组织经切片等病理学处理后,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胃小凹上皮增生、胃腺丧失等
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表现,则可支持本病的诊断。
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
是一种无创检查,可全程监测胆汁流动轨迹,还可确定反流的程度。
鉴别诊断
胃癌
相似点:都可出现食欲下降、上腹不适、饱胀,以及贫血等症状,少数胃窦胃炎的X线征象与胃癌也十分相似。
功能性消化不良
相似点:都可出现腹痛腹胀、
嗳气、食欲下降以及早饱等症状。
不同点:可通过胃镜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目的
消除症状、改善全身情况。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规律作息时间。
合理均衡膳食。
适当运动锻炼。
忌刺激性食物。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有不同类型,根据具体的病情和病因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所有药物均应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促进胃肠动力药物
适宜人群:可改善与进餐相关的上腹部症状,以上腹饱胀、早饱、
嗳气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常作为优先选用。
注意事项:需要在餐前服用。可能会出现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一般在停药后可自行缓解。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作用:应用药物抑制胃酸分泌,目的在于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胃黏膜保护剂
胃黏膜的保护药物能够在酸性环境下可形成高黏度溶胶,对溃疡表面产生较强的亲和力,在胃黏膜表面形成较强的保护膜,对
消化性溃疡和慢性炎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胃黏膜的保护药物包括铝制剂和铋剂。
幽门螺杆菌治疗药物
幽门螺杆菌感染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菌药物和铋剂。
主要作用为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控制感染。
一个常规疗程为10~14天。
胆汁螯合药物
胆汁熬和药物可以和胃内的胆盐结合,使其可以在酸性环境中结合胃内胆汁酸,当结合物进入肠腔的碱性环境时又与胆汁酸分离,从而加速其排出胃部。
利胆类药物
能竞争性地抑制内源性毒性
胆酸在回肠的吸收,改变胆汁的成分,能减少胆汁反流及反流胆汁对胃黏膜的损伤。
温胃舒颗粒
主要用于缓解慢性胃炎引发的胃痛、胃部不适,以及饮食生冷造成的胃部症状。
手术治疗
适应证:症状严重且药物治疗无效者,可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众多,应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判断采用何种手术方式。
常用手术方式:BillrothⅠ式、Roux-en-Y型手术、空肠间置术、Tanner手术。
治愈情况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愈情况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如是否有症状及并发症、基础身体状况、手术史等。
经过早期、规范治疗,可缓解症状,但根治困难,易复发。
部分胆汁反流性胃炎可以治愈。
危害性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危害是影响日常生活、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同时还会增加癌变的风险。
影响日常生活
因为病程较长,常有上腹部不适、
反酸、食欲不振等症状,给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不便。
引起严重并发症
胆汁反流严重时,会发生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控制病情,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存在癌变的风险
胆汁反流会损伤胃黏膜,如不治疗,长期胆汁反流可以导致食管炎、
胃黏膜糜烂、胃溃疡等,甚至促使萎缩、肠化、胃上皮内瘤变,甚至是胃癌的发生。所以,胆汁反流性胃炎可能会导致癌变。
胆汁反流性胃炎较易复发,日常的生活管理同治疗一样重要,可有效减少复发。包括饮食调节、合理作息、慎用药物、控制体重以及遵医嘱复诊等。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避免长期食(服)用刺激性食物:如粗糙、过硬、过冷、过热、辛辣的食物。
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定时定量规律进餐。
避免饮浓茶、咖啡等。
治疗期间禁止饮酒。
作息管理
按时作息,不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
心理管理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
药物管理
避免长期食(服)用某些损伤胃肠黏膜的药物。
体重管理
肥胖人群较正常体重人群,腹内压更大,较易发生
反流,因此肥胖者应从营养、运动等方面控制体重。
随诊复查
随诊复查的重要性:定期随诊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是否出现并发症等,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随诊的时间:遵医嘱定期复诊;日常如果出现上腹不适、食欲减退、食后饱胀以及
反酸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预防
胃肠道手术后严格遵守医嘱治疗、恢复,定期复查。
如果感染幽门螺杆菌,应遵循医生意见,尽量采取四联法根治。
通过健康的饮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饮食要清淡,不吃油腻、油炸食物。
应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
避免吸烟、饮浓茶或浓咖啡和进食辛辣、过冷、过热和粗糙食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