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f-Hirschhorn综合征实验诊断是指通过实验室检查对Wolf-Hirschhorn综合征(又称4p-综合征)进行明确的病因诊断,实验室检查主要为分子生物学检查,包括
染色体核型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FISH)、比较基因组杂交(CGH)等。
1.染色体显带核型分析
可通过G显带核型分析及高分辨显带核型分析进行染色体检测。G显带核型分析的主要步骤为用特殊溶液(如
胰蛋白酶溶液等)处理染色体涂片后进行Giemsa染色,干燥完毕后用油镜观察。其准确性与显带数量正相关,可检出4号染色体短臂p16的缺失、4号环状染色体,嵌合型4p-及易位、重复、导致等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50%~60%。高分辨显带核型分析是利用试剂处理培养细胞,使细胞分裂同步化,获得大量分裂早期细长染色体,再经显带处理后可显示更多带纹,分辨率更高,检出率更高。不能检测出染色体的微缺失与微重复。
2.荧光原位杂交
其基本原理为用荧光染料标记探针,将标记的探针直接原位杂交到染色体上,再用与荧光染料分子耦联的单克隆抗体与探针分子特异结合,通过检测杂交信号来检测该序列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其主要步骤包括染色体样本处理、玻片制备、预变性及变形、杂交、洗片等。用此方法检查Wolf-Hirschhorn综合征可检出95%以上的染色体缺失。
3.比较基因组杂交
此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用荧光染料分别标记受检样品DNA和正常细胞DNA,制成探针并同正常人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染色体上受检样品与正常对照组织的荧光强度了解受检样品基因组染色体的变化,借助图像分析技术可进行定量分析。将分裂中期染色体替换为表面固定有大量基因探针的微小基片则为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其主要步骤包括芯片制备、受检样品和正常组织DNA提取、荧光标记、杂交、洗片、干燥、溶液处理、图像采集、读片、分析。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可提升分辨率、精准定位相关基因。检出率达99%。
4.其他方法
基因芯片及结合了杂交技术和PCR技术的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也可用于染色体异常的检测。
Wolf-Hirschhorn综合征是由于第4号染色体短臂p16.3缺失导致的
染色体病,通过Wolf-Hirschhorn综合征实验诊断可对此综合征进行明确诊断,并了解其染色体缺陷定位,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通过检查羊水或脐带血可进行染色体微阵列等产前检测,其结果可为优生指导提供参考。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