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格纳肉芽肿病(WG)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属
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累及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偶尔累及大动脉,其病理以血管壁的炎症为特征,主要侵犯上、下呼吸道和肾脏,通常从鼻黏膜和肺组织的局灶性肉芽肿性炎症开始,逐渐进展为血管的弥漫性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临床上常表现为鼻和
鼻窦炎、肺病变及进行性肾衰竭。
病因不明,好发于25~50岁,男性多于女性,该病在小儿属少见病。发病年龄为婴儿至青春期,以青春期发病居多。临床上将具有典型三联征者称为系统型,仅有呼吸道病变而无肾损害者称为局限型。
儿童韦格纳肉芽肿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和对不明抗原的过敏反应有关。由于多数患者先有上呼吸道症状,继有
肾小球肾炎,因此有学者认为上呼吸道感染后被分离的缓释蛋白可能为致敏原,导致机体产生
变态反应而发生该病。
临床表现多样,可累计多系统。该病的特征为上呼吸道、肺部浸润及肾脏病变三联征。患儿在患病初期常出现一些非特异的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体重下降、肌肉痛和关节痛等。许多患儿还有一些季节性过敏现象。随后出现上呼吸道症状。
1.上呼吸道症状
大部分患者以上呼吸道病变为首发症状,以鼻症状最常见。90%的患儿有持续性慢性鼻炎或鼻旁窦炎,有鼻塞、鼻窦疼痛、流脓涕和鼻出血,可侵犯鼻中隔,甚至延至腭、舌、咽、喉等部,发生溃疡。炎症蔓延严重者出现喉及气管阻塞,鼻及鼻咽部炎症,可引起耳咽管阻塞,发生中耳炎,听力障碍。部分患者可因声门下狭窄出现声音嘶哑及呼吸喘鸣。
2.下呼吸道症状
肺部受累是WG基本特征之一,约50%的患者在起病时即有肺部表现,总计80%以上的患者将在整个病程中出现肺部病变。胸闷、气短、咳嗽、
咯血以及
胸膜炎是最常见的症状。大量肺泡性出血较少见,但一旦出现,则可发生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有约1/3的患者肺部影像学检查有肺内阴影,可缺乏临床症状。查体可有叩诊浊音,呼吸音减低以及
湿啰音等体征。因为支气管内膜受累以及瘢痕形成,55%以上的患者在肺功能检测时可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另有30%~40%的患者可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以及弥散功能障碍。
3.肾脏损害
大部分病例有肾脏病变,表现为
蛋白尿、白细胞及
管型尿,严重者伴有高血压和
肾病综合征,最终可导致肾衰竭,是WG的重要死因之一。无肾脏受累者称为局限型WG,应警惕部分患者在起病时无肾脏病变,但随病情进展可逐渐发展至
肾小球肾炎。
4.眼受累
眼受累的最高比例可至50%以上,其中约15%的患者为首发症状。WG可累及眼的任何区域,表现为眼球突出、视神经及眼肌损伤、
结膜炎、
角膜溃疡、
表层巩膜炎、虹膜炎、
视网膜血管炎。
5.皮肤表现
半数患儿有皮肤表现,多见于下肢,但上肢、躯干及面部亦可累及。皮肤病损有炎症和坏死性结节,暴发型紫癜及
坏疽,紫癜病损和结节亦可进展为溃疡,其形成多继发于皮肤血管的坏死性血管炎,偶见指端
雷诺现象。
6.神经系统表现
25%~50%的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多神经炎,运动感觉神经障碍等。也可由鼻或鼻窦肉芽肿侵犯邻近神经组织造成
上睑下垂,
眼肌麻痹,累及垂体后叶引起
尿崩症等。少数为癫痫发作或精神异常。以外周神经病变最常见,多发性单神经炎是主要的病变类型,临床表现为对称性的末梢神经病变。肌电图以及神经传导检查有助于外周神经病变的诊断。
7.关节病变
关节病变在WG中较为常见,约30%的患者发病时有关节病变,全部病程中可有约70%的患者关节受累。多数表现为关节疼痛以及
肌痛,1/3的患者可出现对称性、非对称性以及游走性关节炎(可为单关节、寡关节或多关节的肿胀和疼痛)。
8.其他
也可累及心脏而出现
心包炎、心肌炎。胃肠道受累时可出现腹痛、腹泻及出血。尸检时可发现脾脏受损(包括坏死、
血管炎以及肉芽肿形成)。
可有贫血、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增高、血沉加快、
C反应蛋白增高,
尿常规检查可见
蛋白尿、血尿和红细胞管型。有肾衰竭者,
血尿素氮及肌酐增高。肌酐清除率、定性尿化学检查、尿中红细胞和管形的沉降试验可用于诊断和随访
肾小球肾炎患者。
X线检查可见两肺多发性病变,中下肺野结节和非特异性间质浸润,有的呈空洞、孤立性包块等,有的直径大小可从几厘米到细小结节,数目可从1~2个到多发性。类似肺炎、结核、肺癌等,可见胸腔渗液,支气管体层显相示气管或支气管狭窄。上呼吸道X线显示鼻窦黏膜增厚,鼻及鼻窦骨质破坏。
上呼吸道、支气管内膜及肾脏活检是诊断的重要依据,病理显示肺小血管壁有
中性粒细胞及单个核细胞浸润,可见巨细胞、多形核巨细胞肉芽。可破坏肺组织,形成空洞。肾病理为局灶性、节段性、新月体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免疫荧光检测无或很少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
目前WG的诊断标准采用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分类标准:
1.鼻或口腔炎症
痛性或无痛性口腔溃疡,脓性或血性鼻腔分泌物;
2.胸片异常
胸片示结节、固定浸润病灶或空洞;
3.尿沉渣异常
镜下血尿(红细胞>5个/高倍视野)或出现红细胞管型;
4.病理性肉芽肿性炎性改变
动脉壁或动脉周围,或血管(动脉或微动脉)外区域有
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肉芽肿性炎变。
符合以上2条或2条以上时可诊断为WG,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2%和92.0%。
WG在临床上常被误诊,为了能早期诊断,对有以下情况者应反复进行活组织检查:不明原因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慢性鼻炎及副鼻窦炎,经检查有黏膜糜烂或肉芽组织增生;眼、口腔黏膜有溃疡、坏死或肉芽肿;肺内有可变性结节状阴影或空洞;皮肤有紫癜、结节、坏死和溃疡等。
目前认为MPA为一独立的
系统性血管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小血管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可侵犯肾脏、皮肤和肺等脏器的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的小静脉。常表现为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和肺毛细血管炎。累及肾脏时出现
蛋白尿、镜下血尿和红细胞管型。ANCA阳性是MPA的重要诊断依据,60%~80%为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阳性,在荧光检测法示核周型ANCA(p-ANCA)阳性,胸部X线检查在早期可发现无特征性肺部浸润影或小泡状浸润影,中晚期可出现肺间质纤维化。
有重度哮喘;肺和肺外脏器有中小动脉、
静脉炎及坏死性肉芽肿;周围血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WG与GSS均可累及上呼吸道,但前者常有上呼吸道溃疡,胸片示肺内有破坏性病变如结节、空洞形成,而在GSS则不多见。WG病灶中很少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不明显,也无哮喘发作。
3.淋巴瘤样肉芽肿病
是多形细胞浸润性
血管炎和血管中心性坏死性肉芽肿病,浸润细胞为小
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及非典型淋巴细胞,病变主要累及肺、皮肤、神经系统及肾间质,但不侵犯上呼吸道。
4.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是以
肺出血和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为特征的综合征,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由此引致的弥漫性肺泡出血及肾小球
肾炎综合征,以发热、咳嗽、
咯血及肾炎为突出表现,但一般无其他血管炎征象。本病多缺乏上呼吸道病变,肾病理可见基底膜有免疫复合物沉积。
5.复发性多软骨炎
复发性多软骨炎是以软骨受累为主要表现,临床表现也可有鼻塌陷、听力障碍、气管狭窄,但该病一般均有耳廓受累,而无鼻窦受累,实验室检查ANCA阴性,活动期抗II型胶原抗体阳性。
可并发
咯血,肾功能不全,出现器质性脑综合征,有精神症状,
偏盲,惊厥和偏瘫等,有关节肿痛及脾脏肿大。
治疗可分为3期,即诱导缓解、维持缓解以及控制复发。循证医学显示糖皮质激素加
环磷酰胺(CTX)联合治疗有显著疗效,特别是肾脏受累以及具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1.糖皮质激素
活动期用泼尼松1.0~1.5mg/kg.d,用4~6周,病情缓解后减量并以小剂量维持。对严重病例如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呼吸道病变伴
低氧血症如肺泡出血、进行性肾衰竭,可采用冲击疗法:
甲泼尼龙1.0g/d×3天,第4天改口服泼尼松1.0~1.5mg/kg.d,然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
2.免疫抑制剂
(1)环磷酰胺 应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方法。通常给予口服环磷酰胺1~3mg/kg.d,也可用环磷酰胺200mg,隔日1次。对病情平稳的患者可用1mg/kg.d维持。对严重病例给予环磷酰胺按0.5~1.0g/m2体表面积静脉冲击治疗,每3~4周1次,同时还可给予每天口服环磷酰胺100mg。环磷酰胺是治疗本病的基本药物,可使用1年或数年,撤药后患者能长期缓解。用药期间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继发感染等。循证医学显示,环磷酰胺能显著地改善WG患者的生存期,但不能完伞控制肾脏等器官损害的进展。
(2)其他 硫唑嘌呤、
甲氨蝶呤、环孢霉素、霉酚酸酯等。
3.丙种球蛋白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与补体和细胞因子网络相互作用,提供抗独特型抗体作用于T、B细胞。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还具有广谱抗病毒、细菌及中和循环性抗体的作用。一般与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合用。
4.抗感染治疗
有继发感染者则选用抗生素。
5.生物制剂
对泼尼松和CTX治疗无效的患者也可试用
肿瘤坏死因子(TNF)-a受体阻滞剂。
6.血浆置换
对活动期或危重病例,血浆置换治疗可作为临时性治疗。但仍需与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合用。
7.透析治疗
急性期患者如出现肾衰竭则需要透析,50%~90%的患者能恢复足够的功能。
8.外科治疗
对于声门下狭窄、支气管狭窄等患者可以考虑外科治疗。
本病预后严重。仅有上呼吸道症状者可以长期存活,但常遗留破坏性创痕。本病早期诊断,合理治疗,使预后有了明显改善,80%患者存活时间已超过5年;未经治疗的患者,90%在两年内死于肾衰竭和呼吸衰竭。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能改善
韦格纳肉芽肿的预后,但同时也会引起严重的毒性和免疫抑制性副作用。联合使用
环磷酰胺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提高其生存率。但是细胞毒药物对于进展期肾功能不全者则效果不良。
本病发生可能与药物过敏、微小病毒感染等有关,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特别是儿童的鼻炎症状要及早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