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主要参与
血红蛋白的合成与氧的输送,也参与体内一些生物化学过程。铁代谢发生障碍时,将导致机体功能紊乱。铁代谢试验包括
血清铁与
总铁结合力测定、
血清铁蛋白测定、转铁蛋白饱和度及骨髓
铁染色。用血清铁代谢试验可鉴别贫血的类型,所以对贫血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为亚铁嗪显色法。血清铁在酸性条件下与亚铁嗪生成紫红色络合物,其颜色深浅与血清铁浓度成比例,经与铁标准液比色求得其含量。
当血清中加入已知过量的铁标准液,使血清中全部的转铁蛋白与铁结合达到饱和状态,再用吸附剂除去多余的铁,再测定被吸附后的铁含量,其结果即为总铁结合力。
3.血清铁蛋白测定
吸附于聚苯乙烯上的铁蛋白抗体与样品中的铁蛋白结合,形成铁蛋白-抗铁蛋白抗体复合物,再与酶标记铁蛋白抗体结合,形成铁蛋白抗体-铁蛋白-酶标铁蛋白抗体复合物,其复合物中的辣根过氧化物酶作用于邻苯二胺-H2O2底物产生有色物质,与标准铁蛋白比较求得血清中铁蛋白含量。
4.转铁蛋白饱和度测定
同血清铁检测。
采用普鲁士蓝反应,骨髓组织中的含铁血黄素和幼红细胞中的铁粒与酸性亚铁氰化钾结合,生成蓝色的亚铁氰化铁沉淀于骨髓基质或幼红细胞的胞质中。细胞外铁为蓝色颗粒、小珠或小块状;细胞内铁为细小的蓝色颗粒状。
6.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测定
用加酸的醋酸乙酯或无水
乙醇破坏红细胞并提取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卟啉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荧光,采用荧光比色法加以测定。
1.血清铁
男性:11.6~31.3μmol/L,女性:9~30.4μmol/L。
2.总铁结合力
男性:50~77μmol/L,女性:54~77μmol/L。
3.血清铁蛋白
男性:30~400μg/L,女性:13~150μg/L。
4.转铁蛋白饱和度
33%~35%。
5.骨髓铁染色
细胞外铁正常值为+~++。细胞内铁为19~44%。
6.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
各实验室宜验证说明书提供的参考区间。一般用锌原卟啉(ZPP)>3.5μg/g Hb作为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指标之一。
(1)增高:可见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铅中毒、
溶血性贫血、急性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白血病等。
(2)减低:可见于铁缺乏、慢性失血、铁摄入不足以及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青少年,生育期、妊娠及哺乳期的妇女。
(1)增高:可见于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后期、急性肝炎及亚急性肝坏死等。
(2)减低:可见于肝硬化、慢性
肝损伤、
肾病综合征、
肝脏疾病、慢性炎症、
消化性溃疡等。
3.血清铁蛋白测定
血清铁蛋白的测定是判断体内铁贮存和铁营养状态最敏感的指标之一,也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
(1)增高:可见于
血色病、频繁输血、
肝病、急性感染、
肿瘤。
(2)降低:是诊断早期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指标,也可作为孕妇和儿童铁营养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指标。
4.转铁蛋白饱和度
(1)增高:见于铁利用障碍和铁负荷过重。综合分析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及转铁蛋白饱和度三项参数,对鉴别缺铁性贫血、继发性贫血和其他
增生性贫血具有重要价值。
(2)减低: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及炎症。
5.骨髓铁染色
代表全身贮存铁的情况,是诊断缺铁的早期及重要指标之一。
6.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
(1)增高:见于缺铁性贫血、铅中毒、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