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大肠肿瘤是指发生于盲肠到肛门之间的各种肿瘤,以及与大肠肿瘤密切相关的瘤样病变等。大肠肿瘤可分为良性、恶性两大类。大肠良性肿瘤又可分为
大肠息肉和大肠息肉病两类;大肠恶性肿瘤主要指大肠癌、
大肠平滑肌肉瘤、大肠纤维肉瘤、大肠恶性淋巴系统肿瘤、
类癌等。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肿瘤科、基本外科
临床症状
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腹痛、下腹部肿块等。
危害
恶性肿瘤可经淋巴或者血行途径向远处转移,严重可危及生命。
并发症
检查
血常规、血生化、便常规、纤维结肠镜、病理组织学检查。
诊断
根据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等症状,结合肠镜检查可初步诊断。
治疗原则
良性肿瘤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恶性肿瘤采用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
放射治疗、中医等综合治疗。
治愈性
良性者经积极治疗多数可治愈;恶性者早期可治愈,晚期治愈性低。
饮食建议
饮食宜多样化,给予含维生素丰富的食品,避免过于粗糙、烟熏和油炸的食物。
病因
病因不明,诱发因素有高脂肪低
纤维素饮食、慢性炎症、寄生虫感染、遗传因素等。
流行病学
发病年龄以40~50岁居多,男性多发。
典型症状
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
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有血便,里急后重等。
腹痛
由于癌肿的糜烂、继发感染刺激肠道,可出现位置不明确的腹痛。
腹部肿块
大肠肿瘤腹部肿块主要以右下腹多见,肿块质硬,结节状。
一般为大肠肿瘤晚期症状,多表现为低位
不完全性肠梗阻,可出现腹痛、腹胀和便秘。
其他症状
由于慢性失血,
肿瘤溃烂、感染,毒素等吸收,患者可出现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
诊断依据
根据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腹痛、下腹部肿块等症状,结合大便常规+粪隐血等实验室检查,纤维结肠镜、病理组织学检查即可明确诊断肿瘤的良恶性。
治疗方针
良性者多采用手术治疗;恶性者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
放化疗
恶性肿瘤术后辅以放化疗,改善肿瘤预后。
手术治疗
恶性者根据癌肿所在部位及分期等确定切除范围及其手术方式。
预后情况
良性者积极治疗多可治愈;恶性者早期可治愈,晚期预后多较差。
日常护理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
2.术后1~3个月勿参加重体力劳动。
3.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久坐。
4.术后坚持化学药物治疗,定期门诊复查。
饮食调理
术后出院主要以流食为主,逐步恢复饮食。
恢复饮食后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细嚼慢咽。
忌油腻、辛辣食物,少食多餐。
多摄入高蛋白食物,多饮水,适当摄入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高
纤维素的食物。
保持排便通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