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迟发性运动障碍是由抗精神病药物诱发的一种刻板重复、持久、异常的不自主运动,主要见于长期(1年以上)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最常见者为吩噻嗪类及丁酰苯类药物所致。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精神心理科
别名
迟发性多动症持续性运动障碍、迟发性多动症、迟发性运动不协调、持续性运动障碍
临床症状
临床以刻板重复、持久、异常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
危害
由于唇、颊、舌等
运动障碍,可出现
舌咬伤、构音不清、吞咽困难、呼吸困难、骨折等表现。
检查
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等。
诊断
根据抗精神病药物服用史及异常的不自主运动等表现可诊断。
治疗原则
去除诱因,积极预防和控制迟发性运动障碍。
治愈性
停药后运动障碍可逐渐缓解或消退。
饮食建议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烟酒。
什么是迟发性运动障碍
迟发性运动障碍是一种特殊而持久的锥体外系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唇、舌等部位的不自主活动以及四肢、躯干的舞蹈样动作和肌张力障碍。
迟发性运动障碍常见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减量或停药后最易发生。多发于老年人,尤其是女性,以老年伴有脑部性病变者较多。大多数患者服用了抗精神病药1年以上。
临床主要表现为不自主、重复刻板式运动。下面部肌肉最常受累,表现为口唇及舌不可控制地运动,如吸吮、咀嚼、舔舌、噘嘴或舌头在口腔内舔牙齿及不自主地伸出口外,严重时咬字不清、吞咽障碍。上述症状成人以口面部症状为主,儿童以肢体症状为主。情绪紧张、激动时症状会加重,睡眠时消失。
迟发性运动障碍目前临床上以预防为主,严格掌握应用抗精神病药物适应证,强调合理用药。
病因
多见于长期(1年以上)大剂量服用阻滞多巴胺能受体,或与之结合的抗精神病药,尤其吩噻嗪类如
氯丙嗪奋乃静,丁酰苯类如
氟哌啶醇等可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某些多巴胺药物如
左旋多巴、美多巴、帕金宁安定剂也可引起类似迟发性运动障碍,偶见于长期服用抗抑郁药、抗
帕金森病药、抗癫痫药和抗组胺药患者减量或停药时。
流行病学
本病多见于老年女性。口服普通抗精神病药发生率为20%~40%,使用长效抗精神病药发生率约50%。
典型症状
1.多发生于老年,特别是女性,尤其以老年伴有脑器质性病变者较多。大多数服用抗精神病药1年以上,出现时间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13年。2.临床主要表现为不自主、节律性、重复刻板式运动。下面部肌肉最常受累,表现为口唇及舌重复地、不可控制地运动,如吸吮、舔舌、咀嚼、噘嘴、歪颌或舌头在口腔内舔牙齿,有时舌头不自主地突然伸出口外,称为捕蝇舌征,严重时构音不清、
吞咽障碍。躯干肌受累表现为躯干反复的屈曲与伸展,称为身体摇晃征。肢体远端显现连续不断的屈伸动作,称弹钢琴指(趾)征。肢体近端很少受累。上述症状成人以口面部症状多见,儿童以肢体症状更明显。情绪紧张、激动时症状多加重,睡眠时消失。
诊断依据
1.患者有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史,多在1年以上。2.症状开始于患者仍在服药中或停药后3个月之内。3.
运动障碍的特征是以节律性、异常、刻板重复的不自主快速运动。4.无其他特异性阳性体征和检查结果。
治疗方针
1.及时减少或停用正在服用的抗精神病药物。2.控制迟发性运动障碍。3.更换抗精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可使用
利血平、
异丙嗪、
奥氮平、
丙戊酸钠、
硫必利、
舒必利、
丁苯那嗪、普纳洛尔、阿普唑仑等药物等缓解症状。
其他治疗
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行脑深部电刺激术 (DBS)治疗。
预后情况
本病一般在停药后数月或1~2年内运动障碍可逐渐缓解或消退。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治疗,一般说来相当困难,效果都不太理想。
日常护理
1.保持环境安静、整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2.注意休息,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3.调节心理状态,保持心情愉悦,积极配合治疗,避免不良情绪加重病情。
饮食调理
饮食结构合理,选择清淡、易消化、低脂、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多食水果、蔬菜及含钾丰富的食物,少吃胆固醇高的食物和动物内脏、蛋黄和动物油;饮食有规律,戒烟限酒,禁止暴饮暴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