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交接区折返性心动过速(PJRT)又名持续性交接性反复性心动过速、持续性交接性心动过速,属无休止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表现为窄QRS波形伴逆行
P波,R-P间期长于P-R间期,心动过速持续反复发作。PJRT多见于儿童,常很顽固,易发展为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或称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目前持续性交接区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均无
器质性心脏病依据,但一些患者可因心动过速长时间地反复发作而导致心功能下降,甚至发展为
心肌病、
心脏扩大。
1.发病年龄早,多见于儿童及年轻人。由于发病早,所以PJRT多见于儿童并可持续到成年。
2.心动过速持续不断呈顽固性反复发作,药物通常难以控制。发作可长达数月。
3.因心动过速长时间地反复发作而导致心功能下降,甚至发展为
心肌病、
心脏扩大。
(1)PJRT常由窦性周期临界性缩短、
房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所诱发 窦性周期改变诱发或终止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本症的主要特点。常为窦性心律逐渐加快,然后发生PJRT。
(2)心动过速开始时的第一个P-R间期无延长。
(3)心动过速持续反复发作 其间可间隔几个窦性心搏。
(4)
P波在Ⅱ、Ⅲ、aVF导联呈负向波,在aVR导联呈正向波 其原因是室房旁路的心房连接端在冠状窦口下方,相当于右后间隔区。它是心动过速时的室房旁路逆传支,所以波在上述导联P呈逆向波。
(5)由于旁路传导慢 所以P波离R波远,形成长R-P间期、短P-R间期。R-P/P-R>1,但也有R-P间期稍短于P-R间期或R-P间期=P-R间期。
(6)发作间歇期心电图正常 P-QRS-T波形正常,P-R间期正常。无预激图形。
2.电生理检查
电生理特点证明,传导缓慢且具有递减性传导的隐匿性室房旁路是PJRT的电生理学基础。室房旁路是心动过速折返环的逆传支,房室结则是前传支。
传导速度慢具有递减性传导特性的隐匿房室旁路的部位:经典部位是在冠状窦口(后间隔),亦可位于其他部位,如:右心房游离壁、右前间隔、左后间隔、左侧游离壁、右后壁、左后壁等。
1.心动过速呈持续性反复发作,药物难以控制。
2.体表
心电图表现1∶1房室传导的
室上性心动过速。
3.心内电生理标测,希氏束A波晚于最先激动的逆传A波,最早的VA间期>110ms。
4.心动过速时在希氏束不应期刺激心室,可提早夺获心房,心房最早激动部位多在冠状窦口,并且心房逆传激动顺序不变。
5.心室程序刺激时VA间期呈递减性传导,延长>50ms。
6.发作前并无AH间期(P-R间期)延长。
7.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能根治。
1.药物治疗
对部分患者有效。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都可选择,疗效差时可选择胺碘酮、
氟卡尼或两者合用。药物治疗时,应注意对加重心律失常的其他因素的控制,如
心力衰竭、
电解质紊乱、内分泌疾病、心肌炎、
心肌缺血等。
2.导管射频消融术
可以根治,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应作为首选。在完成电生理检查后,置入大头消融电极导管,在冠状窦口附近标测,寻找最早心房激动部位进行消融,每次放电20~30W,试放电10s,若有效则继续放电60s。若试放电无效则重新标测改变消融部位直至成功。
PJRT多见于儿童,常很顽固,易发展为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或称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如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根治后不再复发,则可谓治愈,预后良好。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如发生时间短,心动过速得到根治,可以恢复至正常。如时间长,则很难恢复至正常。故诊断、根治必须及时,应尽快、尽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