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

更多功能

肠炎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各种原因所致的肠道炎症性反应疾病
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等症状
主要与病原体感染、免疫机制失调、肠道缺血、物理因素等有关
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定义
肠炎的定义比较广泛,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性肠炎,也包括中毒、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因素及环境等因素导致的非感染性肠炎。
临床最常见的表现是发热、腹痛、腹泻以及粘液脓血便等,严重时会导致脱水、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分类
根据发病时间分类
急性肠炎
在我国以夏、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无性别差异,一般潜伏期为12~36小时。其发生原因多是由于饮食不当,如进食不洁或生冷的食物、暴饮暴食等。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时会导致脱水,甚至出现休克等。
慢性肠炎
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状,重者可有黏液便水样便
腹泻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重者可每1~2小时一次,甚至出现大便失禁。
部分患者可有夜间腹泻和(或)餐后腹泻。直肠受累时,可出现里急后重感。粪质多呈糊状,混有大量黏液、脓血。病变若扩展至直肠以上,血液往往与粪便混合或出现血性腹泻。
根据病因分类
感染性肠炎
指的是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的,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寄生虫等,这些致病微生物会损伤肠黏膜,产生炎症反应,导致肠炎的发生。
非感染性肠炎
机体免疫机制异常:如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其发病主要是免疫失衡引起。
肠道缺血:各种导致肠道缺血的原因,如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栓塞等,会引起缺血性肠炎的发生。
物理因素:与X线接触等有关,如盆腔手术后进行放射治疗时,会引起肠道损伤,从而出现放射性肠炎
药物及毒物因素:如进食毒物腐蚀肠粘膜或长期进食抗生素等药物导致肠炎。
遗传因素:炎症性肠病发病具有遗传倾向,一级亲属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发病情况
不同类型的肠炎,其发病特点是不一样的。
感染性肠炎: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常有疫区接触史或进食变质食物史、不洁食物史的患者。
中毒性肠炎:多见于工作环境经常接触药物、毒物,或有轻生想法的患者。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多见于年老体弱且经常使用抗生素患者。
克罗恩病:青少年多见,发病高峰年龄为18~35岁,男女患病率相近。
溃疡性结肠炎: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人。
缺血性肠炎:发病有年龄差异,高发人群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者,血管状况更差,发病率更高。
放射性肠炎:盆腔放疗患者中,约有75%会发生急性放射性肠炎,其中5~20%会发展为慢性放射性肠炎。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