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检查

更多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检查
概述 参考区间 结果解读 小荷提示
适合健康体检人群、住院患者筛查及怀疑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的人群
可通过静脉血检查
用于辅助诊断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及血液疾病
该指标无须空腹,若与生化项目(血脂、肝功能等)同时检测,建议空腹
定义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是白细胞的组成部分,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有: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Ⅰ型超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表现为昼夜周期性波动,清晨减少,午夜增多。
检查目的
监测免疫系统的调节情况
当发生寄生虫感染、过敏反应时,常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疾病预后
当发生某些急性传染病(如伤寒)时,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减少,甚至完全消失,提示病情严重。
术后监测
大手术后4小时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减少,甚至完全消失,24~48小时后逐渐增多,增多的速度与病情的变化基本一致。
评估肾上腺皮质功能
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根据注射前后的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的变化情况,来反映肾上腺皮质功能。
当垂体前叶功能正常,而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良如艾迪生病(Addison disease)者,直接和间接刺激减低均小于50%。
当垂体功能亢进时,直接和间接刺激均可减低80%~100%。
适合检查人群
健康体检人群、住院患者筛查及怀疑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的人群。
标本采集
采集方法:可通过静脉采血检查。
疼痛程度:静脉采血有轻微痛感;痛感存在个体差异,与患者的疼痛阈、采集者的熟练程度等因素有关。
等待时间:当天可取,报告等待时间以采集告知时间为准。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