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是将肠管悬吊于后腹壁的腹膜。肠系膜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多见,按系膜的解剖来源分为小肠系膜疾病、横结肠系膜疾病、乙状结肠系膜疾病、阑尾系膜疾病。
1.
肠系膜囊肿:可来自先天性发育异常,如肠源性囊肿、结肠系膜浆液性囊肿、
皮样囊肿等;也可源于外伤所致的囊肿(出血性囊肿、炎性囊肿)。
2.肠系膜继发性肿瘤:
肠系膜肿瘤多数为转移性肿瘤,胃、肠道、卵巢以及
腹膜间皮瘤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转移到肠系膜,其中以淋巴转移和直接种植转移为主。
1.肠系膜囊肿
临床上初期并无症状,在体积增大或囊内发生出血、感染后可出现腹部隐痛或胀痛,患者自己可扪及腹内肿物。
2.肠系膜原发性肿瘤
良性肿瘤较小时无特殊临床症状,肿瘤增大后可因腹部隐痛、腹部扪及“包块”而就诊。恶性肿瘤患者可出现消瘦、贫血,少数患者可表现为
肠梗阻症状。
3.肠系膜继发性肿瘤
临床上一般有相应其他部位的原发性肿瘤的症状,来源于胃肠道的肿瘤可以出现腹痛、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肠梗阻等症状;来源于卵巢的肿瘤可有下腹痛,部分患者以腹胀、腹水起病而发现。多有消瘦、贫血等全身性临床表现。
1.X线钡餐可表现为肠管受压移位。
2.腹部B型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有助于定位和定性。
肠系膜疾病的诊断主要以临床表现为依据,实验室检查和影像检查辅助确诊。
手术切除为肠系膜疾病唯一的治疗方法﹐可行摘除术或局部切除术。必要时可连同部分小肠一并切除。若切除不彻底﹐良性肿瘤亦可复发或恶变。恶性肿瘤根治切除率低﹐预后不佳﹐术后可根据肿瘤的病理辅以化学治疗或
放射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