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失调症

更多功能

肠道菌群失调症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在某种因素影响下,肠道微生物菌群之间保持的平衡被破坏的现象
典型表现为腹泻、腹痛
主要原因是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胃肠道功能异常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主要有药物治疗、粪便菌群移植治疗等
肠道菌群失调症是什么?
定义
正常情况下,一个健康成人的胃肠道细菌大约有1014个,肠道菌群保持着动态平衡,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当因某种原因导致平衡被打破,肠道菌群在种类、数量、比例、位置方面发生改变,即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分类
肠道菌群失调包括比例失调、定位转移和自身感染。
比例失调
肠道菌群仅出现数量和种类的变化,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3度。
轻度:只能从细菌定量上发生变化,临床上常无不适或有轻微排便异常, 肠道正常菌群如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可能减少,但为暂时性和可逆性,一旦菌群失调的病因去除后即可自然恢复。
中度:肠道正常菌群显著减少,引起菌群失调的症状,一般不能自然恢复。即使消除诱因,仍保持原来的菌群失调状态,需治疗才能纠正。
重度:肠道正常菌群大部分被抑制,非正常菌群过量繁殖,引起感染症状。
定位转移
原存在于肠腔的细菌和/或内毒素,通过某种途径进入其他位置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
分横向转移和纵向转移两类。
横向转移指肠道正常菌群由原定位向周围转移。
纵向转移指正常菌群从原定位向肠黏膜深处转移。 如细菌经淋巴、血液致淋巴结、肝脾、腹膜及全身感染。
自身感染
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肠道的正常菌群可以转化为条件致病菌引起机体感染。
自身感染多见于免疫功能受损或危重病患者,通常是肠道菌群比例失调和定位转移共同作用的结果。
发病情况
目前没有肠道菌群失调症相关的发病率统计。
药物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症发病时间较明确,大多发生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少数发生在停药后。
肠道菌群失调症有什么症状?
肠道菌群失调症的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腹部不适等。
轻症患者表现为稀便,重症患者多为水样泻或大便带有黏液。少数患者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症状。
严重者可导致脱水,表现为眼窝凹陷、皮肤干燥、口渴、少尿等症状。也可出现休克、昏迷。
肠道菌群失调症会治愈吗?
肠道菌群失调症可以治愈,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诱发因素,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营养不良状态,通常预后良好。
肠道菌群失调症可以使用益生菌、益生元、合生素等药物治疗,如双歧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还可以通过粪便菌群移植治疗重建肠道菌群微生态。
肠道菌群失调症用什么治疗?
肠道菌群失调症主要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停用抗生素,给予益生菌、粪菌移植治疗。
在停用原抗生素的同时,可以口服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可帮助调节肠道菌群。
作为重建肠道菌群的有效手段,粪便菌群移植治疗是将健康人的粪便处理后,通过口服胶囊或内镜输注的方式送至患者消化道内,重建肠道菌群微生态。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