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肠道病毒(EV)感染是一种全球性感染疾病,夏秋季高发,多经粪口及呼吸道传播,主要包括
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共71个血清型。临床表现轻者只有倦怠、乏力、低热等;重者可全身感染﹐脑、脊髓、心、肝等重要器官受损,预后较差,并可遗留后遗症或造成死亡。本文主要介绍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感染。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感染科
临床症状
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眼、皮肤黏膜、骨骼肌、心脏等多器官,引起相应症状。
危害
重者可导致脑、脊髓、心、肝等重要器官受损,可遗留后遗症或造成死亡。
检查
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肠道病毒RNA,分离识别细胞培养中的病毒及血清学检测。
诊断
依据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确诊依赖于病原和抗体检测。
治疗原则
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隔离患者,对症治疗,支持治疗。
治愈性
大部分病人可以恢复,少数重症患者预后较差,并可遗留后遗症或造成死亡。
饮食建议
清淡饮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可流质饮食。
重要提醒
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效果良好。但是对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尚缺少特异的控制方法。
病因
为感染肠道病毒属病毒引起,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自然寄主。病毒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通过手指﹑餐具和食物等)传播扩散。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2.人柯萨奇病毒A组1~22型和24型(A-23型为埃可病毒9型),B组1~6型。
3.埃可病毒1~9,11~27,29~34共32个血清型。
4.新型肠道病毒68~72型。70型能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倍受重视。72型为甲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Norwalk病毒归为腹泻病毒。
流行病学
本类疾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全年都有发生﹐在温带夏季多见;在温暖﹑潮湿﹑卫生条件差﹑人群拥挤的地区发病率高;成人和儿童均可发病,儿童较多见。
传播途径
多经粪口及呼吸道传播。
典型症状
1.非特异性急性发热,或伴有易激惹、嗜睡、
纳差、呕吐、腹泻、出疹、上呼吸道症状。
2.埃可病毒及柯萨奇病毒的很多型均可引起呼吸道感染,表现为
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咽炎、肺炎。
3.出疹,急性非特异性
皮疹,
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均可伴发皮疹。
4.急性非特异性皮疹形态多样,包括
斑丘疹、
斑疹、水疱疹、荨麻疹、瘀点等,无痒感,经半日至2-3日消退。
5.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
无菌性脑膜炎、脑炎、
脑干脑炎、
脊髓灰质炎样疾病和其他(吉兰-巴雷综合征,急性横断性
脊髓炎)。
6.心肌炎。
8.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诊断依据
1.疾病流行期间出现相关临床症状。
2.特殊的临床表现,如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
急性心肌炎等。
3.确诊依赖于病原和抗体检测。检测抗原的快速和灵敏的方法有免疫荧光法﹑酶联
免疫吸附检测法和核酸杂交法等。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的抗体滴度,若有4倍以上升高,即可以确诊。
治疗方针
休息,加强护理,对症和支持治疗,隔离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其他治疗
对重者患者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出现
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预后情况
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少数严重患者可遗留后遗症,如严重心肌炎患儿可遗留左室功能障碍、扩张性心肌病等。
日常护理
1.隔离患者,患者所用用具、餐具等物品均需要进行清洗消毒。
2.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3.保证充足睡眠。
4.适当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
饮食调理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给予富含营养、易消化饮食,增强抵抗力。
其他注意
疾病流行期间,应注意防护,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动差的公共场所。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