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6周内多种疾病的统称,主要有产褥感染、出血、抑郁症和静脉血栓栓塞症
产褥期为女性身体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之一,易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
可表现为发热、阴道异常出血、情绪低落、下肢疼痛肿胀等
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多可明显改善症状,预后较好
定义
产褥期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的一段时间,通常为6周。
该时期是女性身体、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之一,多数产妇恢复良好,少数可能发生产褥期疾病。
常见的产褥期疾病主要有:
产褥感染: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疼痛、异常恶露。发病率约6%。
晚期产后出血: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以产后1~2周最常见,表现为阴道活动性出血,可伴有低热、寒战,严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
产褥期抑郁症:通常在产后2周出现症状,表现为产褥期持续和严重的情绪低落。
产褥期
静脉血栓栓塞症:多发生于下肢,表现为下肢疼痛、肿胀,伴或不伴皮温升高和红肿。出现颈部胀痛、头痛需警惕颈静脉和颅内静脉的栓塞,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需警惕
肺栓塞。
妊娠期及产褥期特殊的生理与解剖学变化是导致产褥期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致病原因
产褥感染致病原因
β-溶血性链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多为多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
产后体质虚弱,若合并营养不良、贫血、产程较长等情况时,可能增加感染机会。
常见的感染部位有:手术部位感染,如会阴切口、撕裂伤、腹部切口的感染;子宫内膜感染;泌尿道感染,如
膀胱炎、
肾盂肾炎等。
晚期产后出血致病原因
胎盘、胎膜残留是阴道分娩后
晚期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是剖宫产后晚期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残留蜕膜、子宫胎盘附着面复旧不全等可导致子宫内膜炎症,引起晚期产后出血。
产褥期抑郁症致病原因
产后激素变化导致神经递质的水平或活性异常。
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致病原因
妊娠期及产褥期高凝状态、血流速度缓慢、血管壁受损可能导致产褥期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
高危因素
产褥期抑郁症高危因素
有围产期或非围产期的抑郁症既往史,
精神疾病家族史。
妊娠期或产后发生压力性生活事件,如婚姻冲突、分娩疼痛等。
产褥期缺乏社会和经济支持。
妊娠和新生儿的结局不良,如早产、新生儿死亡等。
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因素
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遗传性或获得性易栓症病史。
其他:肥胖、吸烟、剖宫产和产后出血等。
产褥期疾病包含多种疾病,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症状。
主要症状
产褥感染
发热、疼痛、异常恶露是主要症状。依据感染的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具体表现:
会阴裂伤或会阴侧切伤口感染,表现为会阴部疼痛,坐位困难。局部伤口红肿、裂开,压痛明显,伴脓性分泌物。
阴道裂伤及挫伤可有黏膜充血、水肿、溃疡、脓性分泌物增多。
宫颈裂伤感染向深部蔓延,可引起
盆腔结缔组织炎,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坠胀感。
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全身症状明显,
高热、恶心、呕吐、腹胀。可在直肠子宫陷凹形成局限性脓肿。
血栓性静脉炎,因感染累及子宫静脉、卵巢静脉、髂内静脉、髂总静脉及阴道静脉所致,多为
厌氧菌感染。受累血管供血区域可有持续性疼痛,血液回流受阻。
晚期产后出血
阴道流血,多为中等至大量出血。或是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反复出血。
腹痛和发热:常合并感染,伴恶露增加,有臭味。
全身症状:继发贫血、严重出血者还可出现失血性休克。
产褥期抑郁症
情绪改变:持续的情绪压抑、沮丧、淡漠、焦虑、易怒、流泪等。
自我评价降低:自暴自弃、对身边人有敌意,与家人关系不和谐。
创造性思维受损,主动性降低。
对生活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厌食、失眠、疲惫等。严重者甚至会自伤自杀或伤害婴儿。
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
剖宫产后较阴道分娩后更常见。多发生在下肢,以髂静脉和股静脉多见。
多数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根据阻塞的部位而有不同的表现:
下肢深静脉血栓表现为下肢疼痛、肿胀,站立和行走后症状加重,同时会出现皮温增高、皮肤颜色改变等。
颈静脉和颅内静脉系统栓塞可有颈部胀痛、意识淡漠、头痛、呕吐等症状。
肺栓塞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
紫绀等,严重者危及生命。
产褥期发热、阴道异常出血、情绪低落、下肢疼痛肿胀等应及时产科就医,根据诊断还需其他科室就医。
就医科室
产科
产褥期出现发热、阴道异常出血、情绪低落、下肢疼痛肿胀等不适,均建议产科及时就诊。
血管外科/呼吸科
产褥期女性疑似血栓性疾病时,需同时血管外科或呼吸科就诊。
精神心理科
产褥期情绪问题还需就诊于精神心理科。
急诊科
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休克等紧急情况,建议立即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时可携带产检相关资料就诊。
应有家属陪同产褥期女性就医。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发热、手术伤口/下腹部疼痛、恶露增多或有臭味?
是否有阴道出血增多?持续多久?是否可自行停止?有无凝血块?
是否有情绪低落、失眠、反复流泪、对家人有敌意等?
是否有下肢疼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
病史清单
孕期保健资料、分娩方式及特殊情况。
既往妊娠情况,是否有产褥期疾病史。
既往内外科疾病和手术病史、特殊家族遗传等相关病史。
产褥期哺乳情况,婴儿喂养情况等。
检查清单
因产褥期不适症状,所做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如血常规、妇科超声、盆腔CT及磁共振检查、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结果、静脉超声等。
用药清单
产褥期是否自行用药。
是否因产褥期不适使用了药物治疗,药名、剂量、使用方式及疗效。
产褥期疾病的诊断,均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相关检查来综合判断。
诊断依据
产褥感染
病史:有孕期贫血、产程延长、产前产后大出血等病史。
临床表现:发热、局部疼痛、恶露异常。
身体检查:检查腹部、盆腔会阴伤口,可见异常分泌物、伤口红肿、下
腹部压痛等,可帮助确定感染源及严重程度。
辅助检查:超声、CT或磁共振检查评估炎性包块或脓肿;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常规白细胞、
C反应蛋白升高。
确定病原体:阴道、宫腔分泌物,脓肿穿刺物进行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可明确感染病原体,并指导抗感染治疗。
晚期产后出血
病史:有胎盘、胎膜残留,子宫感染等。
临床表现:阴道反复出血或增多。
身体检查:妇科检查子宫复旧不良、软,宫口松弛。还可有宫体压痛等。
辅助检查:血常规可有
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升高,提示贫血和感染;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有助于排除胎盘残留及
绒毛膜癌。超声检查评估子宫恢复不良。
病原体检查、病理检查:清理子宫内残留物后,还需进行相关检查。
产褥期抑郁症
临床表现:持续的情绪低落、自我评价降低、对生活缺乏信心等。
评估:产后抑郁危险因素多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进行评估。
诊断标准:目前无统一诊断标准。通常采用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需由专业的心理科医生进行诊断。
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
临床表现:下肢进行性疼痛,伴皮温升高。
身体检查:患侧较对侧皮肤温度升高,肿胀。
辅助检查:凝血功能可有异常,可疑深静脉血栓时首选血管加压超声检查。可疑
肺栓塞,先行
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高度可疑肺栓塞时,应完善肺血管CT造影等。
鉴别诊断
产褥感染
主要与上呼吸道感染、
乳腺炎或
乳腺脓肿等鉴别。上呼吸道感染可有咳嗽
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乳腺炎或乳腺脓肿可有乳房疼痛、红肿等表现。
晚期产后出血
主要与绒毛膜癌等肿瘤性疾病导致的出血进行鉴别。妇科检查或是影像学检查可见占位性病变,病理学可明确诊断。
产褥期抑郁症
主要与正常的产后情绪变化鉴别。并需要排除
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
怀疑该病时,主要需鉴别判断是否有肺栓塞、颅内静脉栓塞等危及生命的可能。
治疗目的:去除病因,改善症状,帮助产妇顺利度过产褥期,尽快恢复至孕前状态。
治疗原则:早期识别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如
脓毒症、休克、自伤、
肺栓塞等,积极对因及对症治疗。
产褥感染的治疗
抗生素治疗
一经确诊,应给予广谱、足量、有效抗生素治疗;待药敏结果明确后,再适时调整用药。
支持治疗
取半卧位,利于恶露排出等。
处理病因
胎盘、胎膜残留物处理:有效抗感染同时,清除宫内残余物;急性感染期,可钳夹出宫内感染组织,感染控制后再彻底清宫。
伤口感染:治疗包括及时切开、引流、冲洗、清创等。必要时需二次缝合。
其他治疗
激素治疗: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还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晚期产后出血的治疗
少量或中等阴道流血,给予广谱抗生素、子宫收缩药物及支持治疗。
疑似胎盘、胎膜等残留,需及时清宫治疗,备血。
疑子宫切口裂开,如出血较多需剖腹探查或
腹腔镜检查。若切口
假性动脉瘤形成,可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若组织坏死范围大或活动性出血严重时,酌情选择次全子宫切除术或全子宫切除术。
产褥期抑郁症的治疗
轻至中度抑郁,建议初始治疗采用心理疗法。如没有条件开展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不成功、被拒绝,或既往抗抑郁药治疗有效,则也可选择抗抑郁药物治疗。遵医嘱药物治疗,必要时需暂停哺乳。
产褥期中重度抑郁患者,通常需要药物、心理疗法、或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等多种方式结合。
此外,还需调节家庭关系,指导产妇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睡眠。
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
抗凝治疗:由多学科团队根据血栓发生的时间以及高危因素等制定抗凝治疗计划,包括药物的选择、剂量的选择等,并严密监测抗凝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怀疑肺栓塞、颅内静脉系统栓塞时,应请呼吸科、神经内科医生充分评估,指导治疗,必要时还需进行经皮下腔静脉滤器、溶栓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足背屈、梯度加压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或足底静脉泵等。
产褥期疾病,处理及时大多预后良好,病情严重或延迟治疗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治愈情况
产褥感染经及时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多预后良好,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
晚期产后出血针对导致出血的病因积极治疗,使用子宫收缩药物、抗生素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多可控制。
产褥期抑郁症预后良好,约70%的患者积极治疗可在1年内治愈,极少数患者持续1年以上。
预后因素
产褥期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影响预后的最关键因素。
早诊断、早治疗,大多患者预后良好。早期识别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非常重要。
产褥期疾病患者日常应注意营养、充分休息、调适情绪,关注自身症状缓解情况,遵医嘱定期复查。
日常管理
产后健康知识宣教
了解正常产褥期的恢复过程及保健知识,掌握出现哪些情况时需要及时寻求医疗意见,包括但不限于:
产后出血情况判断,过多如1小时内浸透一片卫生巾。
恶露异常,如有臭味、脓性分泌物等。
发热,特别是超过38.5°C的发热。
新发或加重的会阴或下腹部疼痛。
呼吸困难、胸痛、下肢疼痛或肿胀。
饮食管理
均衡营养,补充优质蛋白。
多补充膳食纤维,重视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足量饮水,避免便秘。
适当增加奶类等含钙丰富的食品,合理补充维生素和铁剂。
生活管理
产后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活动,维持健康的体重。
注意产后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产褥期避免性生活。产后6周大多恢复排卵,咨询医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方式,减少意外妊娠。
心理支持
家属应关注产妇情绪变化,主动分担家务和新生儿养育事宜,避免产妇过度劳累和疲惫。
疏解哺育新生儿的担心,缓解产褥期身体不适导致的情绪低落。
给予充分的精神关怀,鼓励和安慰产妇,帮助其尽快恢复自信。
病情监测
出现妊娠期或分娩期合并症或并发症者需遵医嘱规律用药,关注各种症状的恢复情况,按时复诊。
产褥期注意监测体温、心率、呼吸等情况,关注恶露变化、伤口恢复情况。
常规42天产后门诊复诊;特殊产妇遵医生建议复诊。
预防
加强产褥期保健知识宣传,帮助产妇了解正常产褥期变化。
产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剖宫产选择合适切口避免延裂;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产褥期避免性生活。
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使用弹力袜、抗凝药物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