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低血压

更多功能

产褥期低血压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
概述
产褥期低血压是指产妇在产后6周内,由于器官与组织的血液灌注不足,上肢动脉血压低于12/8 kPa(90/60mmHg),血压偏低只要不伴脑、心、肾供血不足的有关症状,可称为低血压状态,但不能认为是病理状态。
危害
出现低血压时,患者可出现头晕、肢软、眼前发黑、冷汗、胸部不适等各种症状,严重时还可发生晕厥,应尽早明确病因,防止并发症和疾病严重发展。
检查
体格检查、动脉血压测量、直立倾斜试验、血常规、血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甲状腺功能检查、肾上腺皮质功能检查、肾上腺髓质功能检查、垂体功能检查等。
诊断
低血压的诊断主要根据动脉血压测值达低血压标准,同时应详细询问病史、症状发生特点,结合体征和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