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息肉

更多功能

贲门息肉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一种凸出于贲门部胃粘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
大部分无明显症状,部分可有腹部不适、吞咽困难等症状
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主要采取内镜切除治疗
定义
贲门息肉是一种凸出于贲门处粘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
贲门息肉多为良性病变,少数有恶变倾向。
贲门位于食管胃交界处,通常指食管胃交界处上下2cm。
分类
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临床上可根据形态学及组织学进行分类:
根据形态学分类
贲门息肉根据其形状,常以山田分型法分为4型:
Ⅰ型:呈丘状,隆起的起势部较平滑而无明确的境界。
Ⅱ型:呈半球状,隆起的起势部有明确的境界。
Ⅲ型:有亚蒂,隆起的起势部略小,形成亚蒂。
Ⅳ型:有蒂,隆起的起势部有明显的蒂部。
根据组织学分类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组织学将贲门息肉分为以下几类:
增生性息肉
是隐窝上皮细胞炎性反应性增生。
病理表现为腺体隐窝增生延长、扭曲或囊状扩张、排列紊乱、间质内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
周围胃黏膜表现为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可观察到不同部位的肠化生或异型增生。
腺瘤性息肉
是一种肿瘤性息肉
病理表现为内衬着异型增生的上皮细胞,可能含有异型增生的杯状细胞、壁细胞和潘氏细胞。
胃底腺息肉
由扩张的胃底泌酸腺组成。
病理表现为内衬有组织紊乱的扁平壁、主细胞或颈黏液细胞,表面则内衬正常的胃凹上皮。
周围胃黏膜无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
炎性息肉
息肉以梭形细胞、小血管和炎性细胞增生为特征。
错构瘤性息肉
由增生的腺体组成。
病理表现为腺壁上覆盖着腺泡状上皮,并被平滑肌分支状核分隔开来,并伴有深腺部的萎缩。
发病情况
胃息肉胃镜检查中的检出率约为2%~3%,贲门息肉在胃镜检查中的检出率约为0.34%。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