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失弛缓症

更多功能

贲门失弛缓症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食管贲门部肌肉松弛障碍,导致食物无法正常通过而滞留食管
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呕吐等
迄今不明,一般认为是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
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
贲门失弛缓症是什么?
定义
贲门失弛缓症,又称食管失弛缓症、贲门痉挛,指吞咽时食管体部无蠕动,食管下括约肌松弛不良,食物无法顺利通过而滞留在食管中。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断性吞咽困难。
分型
根据食管直径的大小
可将食管扩张程度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
Ⅰ级:病变较轻,食管直径小于4厘米。
Ⅱ级:病变中度,食管直径为4~6厘米。
Ⅲ级:病变较重,食管直径大于6厘米,甚至弯曲呈现“S”形,也称乙状结肠型食管。
根据内镜下不同表现
可将贲门失弛缓症分为3型(Ling分型)。
Ⅰ型:管腔轻度扩张,管壁平滑无迂曲。
Ⅱ型:管腔扩张,充分注气后出现环状或半月形结构。
Ⅱ a:呈细环状,无半月形结构。
Ⅱ b:出现半月形结构,但不超过管腔1/3。
Ⅱ c:出现半月形结构,且超过管腔1/3。
Ⅲ型:管腔扩张明显,伴有憩室样结构形成。
Ⅲ l:憩室样结构位于左侧。
Ⅲ r:憩室样结构位于右侧。
Ⅲ lr:左右侧均可见憩室样结构。
根据食管测压(HRM)检查结果
可将贲门失弛缓症分为3型(芝加哥分型)。
Ⅰ型(经典型):中位IRP(综合松弛压)>15mmHg,食管100%失蠕动收缩。
Ⅱ型(伴食管腔内高压):除经典型特点外,还有≥20%的吞咽过程为全食管腔内高压。
Ⅲ型(痉挛型):中位IRP≥15mmHg,食管无正常蠕动,≥20%的吞咽过程存在痉挛收缩伴DCI(远端收缩积分)>450mmHg·s·cm。
发病情况
我国目前暂无贲门失弛缓症权威或公认的发病率统计数据。
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中大约每10万人中有1人发病。
一味中药治贲门失弛缓症是真的吗?
目前没有方法能够彻底治愈贲门失弛缓症,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
辩证应用中药可能可以缓解吞咽困难、反酸、呕吐等症状,但达不到根治的效果。症状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建议进行扩张治疗或手术治疗。
建议患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贲门失弛缓症服用什么药物?
硝酸酯类药物和钙通道阻滞剂可以松弛食管肌肉,缓解吞咽困难的症状。常用硝酸酯药物为硝酸甘油,常用钙通道阻滞剂为硝苯地平地尔硫䓬
局部注射肉毒杆菌毒素到食管肌肉中也有助于暂时放松肌肉,缓解症状。
如患者有反酸、胃灼热的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等缓解。
贲门失弛缓症长期不治的后果有什么?
长期不治,食物容易滞留于食管中,不仅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还会导致食管功能进一步受损,吞咽困难、反流等症状加重。
食物对食管黏膜的慢性刺激还可能导致黏膜充血、发炎甚至溃疡,少数病人甚至会发生癌变。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