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炎症
前期症状为发热、肌肉酸痛、咽痛等,随后出现心悸、胸闷、心前区隐痛等
柯萨奇B组病毒、细小病毒B19、人疱疹病毒6型等病毒感染为主要病因
主要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对症治疗等
定义
病毒性心肌炎是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心肌组织发生的局部或弥漫性炎性病变。
分型
病毒性心肌炎分型
隐匿型:指无自觉症状的病毒性心肌炎。
猝死型:初期症状隐匿,随病程进展可出现猝死。
心律失常型:常以心律失常为主要症状的病毒性心肌炎。
暴发型:此型特点为起病急、发病快,常在病毒感染后数天内出现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等。
慢性心肌炎:特点为病情迁延反复,症状时轻时重,持续时间较长。
病毒性心肌炎分期
急性期:是指病程在6个月内的病毒性心肌炎。
恢复期:是指病程在6个月以上,但病情有好转的病毒性心肌炎。
慢性期:是指病程在1年以上,病情反复的病毒性心肌炎。
发病情况
发病率
目前我国暂无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的权威数据。
国外研究数据显示,急性病毒感染群体中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为1%~5%。
流行特点
病毒性心肌炎虽不是传染性疾病,但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而病毒可引起在一定空间、时间范围内的暴发。
病毒性心肌炎虽多为散发,但也可出现暴发流行。
由于致病病毒多于夏秋季流行,因此,病毒性心肌炎多见于夏秋两季。
人群分布
性别分布:男性较女性更易罹患病毒性心肌炎,但差异并不明显。
年龄分布:病毒性心肌炎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和青壮年人群。
致病因素
病毒性心肌炎由病毒感染引起,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感染最多见。主要见于下列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B组:为最主要的致病病毒。
埃可病毒。
腺病毒。
细小病毒B19。
丙型肝炎病毒。
流感、副流感病毒。
病毒性心肌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
柯萨奇病毒感染多在夏季,流感病毒多在秋季。因此,病毒性心肌炎多见于夏秋两季。
发病机制
病毒直接损伤心肌细胞
病毒经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后,可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进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心肌组织。
病毒可在心肌细胞中大量复制,引起病毒血症,可直接引起心肌细胞的损伤。
病毒介导自身免疫系统
病毒还可介导自身的免疫系统损伤心肌,主要由T
淋巴细胞介导。
导致心肌细胞持续性损伤,并最终发展形成慢性心肌炎,甚至是
扩张型心肌病。
病毒性心肌炎症状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和部位。
轻者可无任何症状;有症状者可表现为乏力、心悸、胸痛等;少数重症患者可发生
心力衰竭,并发严重心律失常等,严重时可致猝死。
主要症状
前期症状
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前1~3周,多数人群曾有呼吸道或消化道的感染。
症状为发热、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咽痛、恶心呕吐及腹泻等。
心肌炎相关症状
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心率和心律正常者亦可有心悸。
胸闷,表现为自觉胸部受压,严重时可伴呼吸困难。
心前区疼痛,多数不重。
心律不齐,表现为心跳节律不规则,时快时慢或漏跳等。
其他症状
病毒性心肌炎可有以下症状,一般是由于心脏收缩功能减弱,全身各组织器官供血供氧不足所引起。
疲乏无力,表现为精神萎靡。
头晕、
黑矇,与心律失常、脑缺血有关,严重时还可出现晕厥。
食欲不振、恶心等可能与胃肠道供血不足有关。
并发症
如果治疗不及时、不规范,病毒性心肌炎会诱发
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及
扩张型心肌病等并发症。
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功能快速下降,导致心排血量显著减少并引起严重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组综合征。
休克早期主要表现为心悸,全身出冷汗,四肢及手指、脚趾湿冷,血压正常或轻微下降;随后出现神志淡漠、意识模糊、脉搏细弱、少尿甚至是无尿等。血压可显著降低。
心源性休克病死率相对较高,为70%~100%。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指因心脏结构和/或功能性疾病,导致的心室功能下降,引起心排血量不能满足身体各组织器官需求的一类疾病。
主要症状为心悸、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以及下肢水肿等。
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左心室或左右双心室扩大,伴有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心肌病。
早期由于心功能的代偿机制,可无症状。部分心肌炎患者可逐渐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
就医科室
心血管内科
出现发热、关节疼痛、劳累后心悸、气短、咳嗽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突发剧烈胸痛、呼吸困难等情况,建议立即去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未经医生许可,切勿滥用药物,以免药物影响相关检查,干扰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发热、咽喉疼痛、肌肉酸痛表现?
是否有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症状?
症状持续多久了?
还有其他不舒服的表现吗?
病史清单
是否对药物或食物过敏?
近期是否患有感冒、胃肠炎、肝炎等疾病?
是否有其他疾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血常规。
血生化。
病原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
胸部X线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疾病诊断
病史
近期(1~3周)内,曾患过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近期(1~3周)内,曾患过肠道感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
症状
前期出现发热、全身肌肉酸痛、咽痛、浑身乏力、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症状。
随病程发展,出现心率加快、胸闷、胸前区隐痛、乏力等症状。
体征
心脏体积增大。
心率可增快也可减慢;心脏发现不规则,或早跳;可听到异常的心音。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可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对判断是否存在
细菌性心内膜炎或伴发感染有帮助。
C-反应蛋白定量检查
可以帮助区分是否为病毒感染,也可以间接反馈治疗的效果。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
了解肌钙蛋白等变化情况。
可帮助医生判断心肌损伤程度,还可与心肌梗死等疾病进行鉴别。
病原学检查
如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有助于病因诊断。
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检查
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检查,可以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大小及功能状态。
注意事项
检查前按照医生要求暴露胸部。
检查时会在检查部位皮肤涂抹耦合剂。一般情况下,耦合剂对皮肤没有损伤。
检查时按照医生要求保持固定姿势,避免乱动。
检查后可将耦合剂用纸巾擦除。
胸部X线检查
可以观察心影是否扩大,进而判断心脏体积是否有变化。
注意事项
检查前摘除检查部位的饰品或金属物品,如项链等,脱去带金属材质的衣物。
可能会注射对比剂,如对对比剂过敏应提前告知医生。
心脏磁共振成像(MRI)
病毒性心肌炎时心脏磁共振具有特征性表现,可辅助医生诊断。
注意事项
检查前应去除含有金属材质的物品,以及电子产品、磁卡等。
如体内装有钢板、植入式起搏器等医疗器械,应提前告知医生。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病毒性心肌炎时心肌受损,导致摄取核素的能力下降。因此使用甲基异腈类化合物(
99mTc-MIBI)进行
心肌灌注显像,可显示心肌受损的部位。
注意事项:检查前去除检查部位的饰品或金属物品;检查后应尽量远离人群。
心电图检查
病毒性心肌炎可出现异常改变。
注意事项
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去除身上的电子产品等。
检查时暴露前胸、双侧手腕和脚腕的皮肤,按照医生要求摆好体位,保持均匀呼吸,避免活动。
心内膜心肌病理检查
心内膜心肌活检可确诊病毒性心肌炎,但因其属于有创性检查,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仅用于病情急重或病因不明的人群。
鉴别诊断
心包炎
相同点:都可出现胸闷、胸痛、乏力等症状。
不同点:
心包炎疼痛可放射到颈部、左肩、左臂,也可达上腹部,疼痛性质尖锐,与呼吸运动相关,常因咳嗽、深呼吸、变换体位或吞咽而加重。随着病程发展,症状可由
纤维素期的胸痛为主转变为渗出期的呼吸困难为主,部分患者可因中、大量
心包积液造成
心脏压塞,从而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等一系列相关症状。可通过问诊进行鉴别诊断。
川崎病
相同点:都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前期都可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随病程进展都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不同点: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突出,而病毒性心肌炎主要病变在心肌,表现为心律失常、
心脏扩大及
心力衰竭等症状。川崎病前期一般为
高热不退,且伴有
草莓舌等症状,而病毒性心肌炎则有咽痛、全身肌肉酸痛及腹泻等症状。通过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可鉴别。
心内膜炎
相同点:都可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
不同点: 80%的
心内膜炎患者出现
循环免疫复合物,病程6周以上的患者50%
类风湿因子可出现阳性;心内膜炎一般伴有赘生物、瓣周并发症等。因此,可通过免疫学检查和超声心动图进行鉴别。
一般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的一般治疗包括休息和饮食,目的在于减轻心脏负荷,防止心衰和
心脏扩大。
休息
建议卧床休息,防止过度劳累。
卧床休息的时长应遵医嘱,需要到症状消失后才可下床。一般急性期需要卧床休息3~4周,心脏功能不全者建议卧床3个月。
症状消失后也不可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仍需限制一段时间。
饮食
少食多餐,避免一次摄入大量食物,加重心脏负担。
如已出现
心力衰竭,需要限制水、盐摄入,具体限制方法和可以摄入的量应遵循医生指导。
建议多吃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以预防便秘,如白菜、萝卜、菌类、
海藻及红薯等。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目前尚无针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特异性药物,但可以通过下列药物控制症状,改善心肌功能。增加心肌营养改善心肌代谢:常用的药物有大剂量维生素C、1,6-二磷酸果糖、磷酸肌酸钠、泛癸利酮(辅酶Q10)等。
抗心力衰竭治疗:可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如
地高辛或
毛花苷丙;循环系统充血可适当应用利尿剂;心排量减少可应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
控制心律失常: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可选用地高辛;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可选用
利多卡因。
免疫调节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激素等免疫抑制剂。
其他治疗
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是模仿心脏电活动的医疗仪器,通过人工电刺激代替心脏的电信号,从而保证心脏正常跳动,维持全身器官功能。
适用于并发严重心律失常的病毒性心肌炎。
呼吸机
通过机器代替自主呼吸,保证氧气需求,改善通气功能,同时排出
二氧化碳。
适用于呼吸衰竭患者。
治愈情况
病毒性心肌炎可以治愈,但有些病毒性心肌炎可能会遗留并发症。
危害性
影响正常生活
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症状,会让人感到不适,影响工作、学习、生活的状态。
病毒性心肌炎须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可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引起并发症
病毒性心肌炎严重时可能诱发
心源性休克、
心力衰竭及扩张性心肌病等严重并发症。严重时可致猝死或充血性心衰而死亡。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少食多餐,每餐不宜过饱。
饮食原则为清淡易消化。可以多吃绿色蔬菜、新鲜水果,预防便秘;同时摄入足够量的优质蛋白。
如果合并
心力衰竭时,还需要减少盐分的输入,避免吃腌制及加工食品。
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等饮品。戒酒。
饮食饮水须洁净,预防肠道传染病。
生活习惯管理
多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避免压力过大,松弛有度。
注意按季节增减衣物,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在心功能允许的前提下,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戒烟。
情绪管理
积极调整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病情监测
每天监测血压、心率,并记录。出现较明显的波动需及时就医。
随诊复查
遵医嘱定期复诊。
日常如果出现心跳加快、胸闷、头晕及
黑矇等表现时,建议及时就诊。
预防
预防感染,病毒感染高发期避免去人多的地方,也可以去医院接种疫苗,有不适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
强身健体,合理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
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辛辣的食物。
作息规律,平时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良好心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