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常用于观察鼻腔和鼻咽部,评估和判断是否存在结构和功能异常
检查部位包括下鼻甲、下鼻道、鼻泪管开口、上颌窦口、鼻中隔及鼻咽部
可以帮助筛查或诊断鼻炎、鼻息肉、鼻出血、鼻腔肿瘤,以及鼻咽部病变
分为硬性鼻内镜和软管鼻内镜
定义
鼻
内镜检查是利用鼻内镜对鼻腔和鼻咽的深在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观察,用以评估和判断鼻腔及鼻咽各个结构和区域功能是否正常,并以此协助诊断疾病。
检查部位包括下鼻甲前端、下鼻甲表面黏膜、下鼻道、鼻泪管开口、上颌窦口、鼻中隔,以及鼻咽部、蝶筛隐窝及中鼻道。筛查或诊断鼻腔的炎症、
息肉、鼻出血、
肿瘤、
脑脊液鼻漏,以及鼻咽部病变。
分类
硬性鼻内镜检查
硬性鼻内镜是一种体积小,光度强、视野开阔的柱状镜望远型观察设备。全套设备除内镜外,还包括光源、摄录像监视系统和必需的辅助器械。
有鼻部症状或怀疑周围器官病变与鼻有关者,经常规前鼻镜、间接鼻咽镜检查无满意发现时,均可行硬性鼻内镜检查。
鼻内镜有多种型号,视角不同、长短不一、管径不等,以满足成人、儿童鼻腔和鼻窦不同部位的检查。
软管鼻内镜检查
纤维导光鼻内镜,管径很细,可在
表面麻醉下经前鼻孔送入鼻腔,可随需要将内镜的末端弯曲,更适合婴幼儿和狭窄鼻腔结构的检查。
对于各鼻道,如中鼻道、半月裂、钩突、筛漏斗等处的深在结构,以及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的自然开口及其附近的病变均可进行观察。
在一般软管鼻内镜的基础上,可配备摄录像系统,具有图像更清晰、可锁定瞬间图像并输出图像。
利用窄带成像技术。
检查目的
鼻内镜检查,是通过静态和动态观察,了解鼻腔及鼻咽部解剖结构、功能改变,以及是否存在病变,还可以借助鼻内镜配套的器械进行异物取出、活检等相关操作。
鼻腔、鼻咽疾病筛查:不明原因的鼻腔和鼻咽部疼痛、异物感、
构音障碍、鼻塞、慢性咳嗽、鼻痒、流涕、打喷嚏,以及涕中带血、鼻出血等症状,需排除鼻腔及鼻咽,乃至可能的鼻窦病变。
病变部位及范围判定:确定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来源;脑脊液鼻漏、鼻出血的部位及程度判定。
功能及结构评估:引流功能评估,结构形态评估,鼻腔黏膜舒缩功能评估,经鼻置入鼻饲管前评估,其他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前评估等。
内镜下操作及治疗:异物取出,病变部位活检,辅助鼻饲置管及困难气道插管等。
治疗后随访:鼻腔及鼻咽疾病治疗效果评价及随访。
适用人群
鼻内镜检查适用于怀疑鼻腔及鼻咽部病变的人群,包括鼻腔疾病、鼻咽部疾病、部分鼻窦疾病等。
禁忌人群
鼻内镜检查,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如下:
有严重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者。
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者。
鼻腔空间狭窄,以致鼻内镜无法通过,导致不能完成既定检查内容者。
传染性疾病活动期。
对麻醉药过敏者。
重病、极度衰弱和妊娠晚期,虽非绝对禁忌证,但操作须十分谨慎。
检查风险
恶心和呕吐:在观察鼻咽时,或可因内镜头端刺激鼻咽部而引发咽反射,导致恶心感或发生呕吐。
误吸:检查时,因咽喉受到刺激,可能出现胃内容物
反流现象。当反流物进入喉腔后,常产生误吸,严重者可激发喉、喉气管,以及气管和
支气管痉挛,抵抗力降低者还可继发
吸入性肺炎。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检查前可酌情禁食、禁水。
软性喉镜是实心镜体,婴幼儿检查一般不宜采用或应特别慎重。
出血:在操作过程中即使是软管鼻内镜也存在摩擦黏膜,造成创伤出血的可能性,但一般损伤较轻,出血量较少。
麻醉意外:为减少检查时的鼻部及鼻咽不适,常会在检查前进行表面麻醉。极少数受检者会对表面麻醉药物过敏。
鼻腔粘连:鼻内镜下活检及操作时,可能使黏膜发生反应性水肿而发生粘连。
感染:检查前如鼻内镜未完成消毒杀菌过程,有可能引发检查部位的感染,当产生黏膜损伤时,更易出现继发感染。
视觉障碍:借助鼻内镜检查开放的鼻窦时,如不慎损伤眶内壁,可能直接损伤眶内容物和引起眶内出血、感染,眶内压增高,引起视力减退或
复视、
视野缺损等。这些症状有时在检查结束几天后才表现出来。
心脑血管意外:对于有严重心肺脑功能障碍者,存在激发原有慢性疾病的风险。需提前告知检查医生,有效避免检查中疾病突发。
参考价格
不同等级医院、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喉镜,检查价格也不同,通常为50元至300元。
一般属于医保报销范围内的检查项目,麻醉用药可能需单独缴费,部分医院麻醉药为自费。
检查时间
除急诊鼻
内镜检查外,常规鼻内镜检查一般需要预约,按预约的时间进行检查即可。检查前需按照当地防疫政策,完成相关传染病检查。
需充分告知检查医生自己的病史、药物过敏史等。
检查方法
硬性鼻内镜检查
患者取平卧、坐位或半坐卧位皆可,检查前需鼻腔黏膜
局部麻醉,棉片上可加少许血管收缩剂,如1%
麻黄碱或
肾上腺素,重点检查部位如中鼻道、嗅裂、蝶筛隐窝等处麻醉尤要充分,少数过于紧张的患者检查前可用镇静剂。
检查者站在患者头部右侧,检查时,检查者将左手放在患者鼻翼处固定内镜,右手示指与拇指如执笔状持镜送入鼻腔依序检查各部。
第一步
观察下鼻甲前端、下鼻甲表面黏膜、下鼻道和鼻中隔。通常使用0°鼻内镜从鼻底和下鼻道进镜,从前向后逐步观察。
第二步
观察中鼻甲、中鼻道、鼻咽侧壁及咽鼓管咽口、咽隐窝、蝶筛隐窝,可使用0°、30°或70°镜。
从鼻底直达后鼻孔,观察鼻咽侧壁及咽鼓管咽口、咽隐窝;然后退镜,以下鼻甲上表面为依托观察中鼻甲前端和下缘,徐徐进镜观察中鼻道和额窦、前中组筛窦、上颌窦的开口。继续进镜到中鼻甲后端,即可观察蝶筛隐窝、蝶窦开口和后组鼻窦的开口。
第三步
观察鼻咽顶、嗅裂、上鼻甲、上鼻道,可使用70°镜。检查鼻咽顶时,先进镜至后鼻孔观察鼻咽顶;于中鼻甲和鼻中隔之间进镜观察上鼻甲与上鼻道;也可从中鼻甲后端观察上鼻甲及上鼻道。
第四步
观察后鼻孔。鼻内镜检查可以发现鼻腔深部出血部位及早期
肿瘤,确定
颅底骨折及
脑脊液鼻漏的瘘口部位,还可以在直视下取活组织检查,行电凝止血等。
软管鼻内镜检查
准备步骤与硬性鼻内镜检查。仰卧位更适宜于老年体弱者和儿童。
在
表面麻醉满意后,软质镜身可经前鼻孔送入鼻腔,根据诊疗需要将内镜的末端弯曲,按照上述顺序依次检查鼻腔及鼻咽部各结构区域。
注意事项
检查前注意
是否空腹
咽反射敏感者,检查前酌情禁食水。常规检查前4小时禁食水,会一定程度减少因鼻腔及鼻咽刺激而产生
呛咳和误吸的风险。
是否有辐射
鼻内镜检查对人体无辐射。
着装注意
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住院患者可着病患服。
饮食及运动建议
一般无需禁食禁水,敏感者禁食水4小时,避免在检查前过度激烈活动,以免造成检查结果失真。
其他
检查前需准确并真实告知检查医生病史、麻醉药物过敏史及传染病等。当患有心脑血管病和哮喘等,可能因检查而诱发疾病,也应在检查前明确告知医生。体弱、儿童、意识不清者,需要健康人陪同。
检查中注意
鼻内镜检查时,被检者如为清醒状态,应尽量保持平静呼吸,避免过度紧张和抵抗,如出现鼻痒及鼻部不适,可用舌尖紧抵硬腭表面,并用动作提示医生暂停检查,退出内镜,待打出喷嚏或不适感缓解后,继续完成检查。
感觉心慌、胸闷、头晕等不适时,应及时告知检查医生。
检查中积极配合,听从医生指令,经口呼吸或经鼻呼吸。
检查后注意
规范、顺利完成鼻内镜检查如未造成上述并发症者,一般不会影响正常生活。
行黏膜表面麻醉者,常因鼻腔黏膜表面的纤毛摆动作用,将麻药排至咽喉,引发检查后1~2小时的咽喉部麻木感,应在不适症状消失后再饮食,以免出现呛咳和误吸。
检查后出现任何不适,需要及时跟检查医生反映,在观察至症状缓解及消失后,由检查医生确认方可离开。
出报告时间
如为常规筛查,多由接诊医生将观察结论口头告知患者,并记入病历。
如通过照相和摄录功能留存影像资料者,在检查结束时,医生会在选片和书写结论后,将检查报告或影像内容交付受检者,一般数分钟到半小时之间可出具诊断报告,具体以医院信息为准。
获取检查结果后,应注意核实个人信息、检查时间等基本信息,留存资料以备病情变化比对和复查。
取得鼻
内镜检查报告,以及由检查医生口头告知检查结论后,应征询接诊医生意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病情特征。
正常情况下,如果鼻腔和鼻咽部没有发生病变,鼻内镜所见描述中,通常无充血、水肿、增厚、不对称、增生、溃疡、糜烂、隆起、变浅、饱满、新生物、分泌物、偏曲、膨隆、结节、菜花样等词汇。
正常结果
如果无异常,报告单诊断处会显示:鼻腔及鼻咽未见明显异常。
异常结果
鼻内镜检查如提示异常结果,需要接诊医生结合症状及其他检查等进行综合诊断。以下为常见疾病鼻内镜检查的特征性描述。
炎症
鼻腔的急性炎症:表现为黏膜充血、肿胀、鼻甲水肿,有时有黏液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慢性炎症时,鼻腔黏膜暗红、增厚;若下鼻甲黏膜苍白、肥厚呈桑葚状或结节状,是肥厚性鼻炎的表现。
上颌窦急性炎症:从鼻腔可在其自然开口处见到稀薄脓液,呈搏动性外溢,窦口周围黏膜急性充血水肿;慢性炎症时,可见一条脓柱或脓血柱从窦口直通后鼻孔;
慢性蝶窦炎有时也可见到这样的脓柱。
变应性鼻炎发作期:表现为鼻腔黏膜苍白水肿,也有充血而暗红者,以下鼻甲为甚,有时伴有
息肉或中、下鼻甲呈息肉样变。
萎缩性鼻炎:表现为鼻腔宽大,
黏膜干燥,鼻甲缩小,下鼻甲尤甚,有时鼻腔有灰绿色脓痂充塞,清除后可见黏膜干燥萎缩,甚至糜烂而易出血。
息肉
鼻息肉多发生于中鼻道附近的区域,以钩突、筛泡和中鼻甲最为常见,早期可表现为黏膜炎症呈水肿、苍白改变,例如中鼻甲息肉样变;久之则形成单个或多个息肉,有蒂或为广基。
息肉较多而引起鼻塞时,常不易确定其根部所在,若压迫或堵塞鼻窦开口影响鼻窦通气和引流,易造成
鼻窦炎,可见到脓性分泌物。
来自上颌窦的息肉循息肉蒂可找到上颌窦开口或副口,息肉有时向后垂脱,可到达后鼻孔,有时息肉蒂粗大被嵌顿于窦口,出现淤血、坏死,可反复引起鼻腔出血。
鼻出血
鼻出血的部位以鼻中隔前下区最为多见,可呈现黏膜充血、血管扩张,部分鼻腔
毛细血管瘤所致的鼻出血,还可见到鼻中隔前下部,间或可在鼻腔底及鼻甲处发现新生物,常呈暗红色,表面光滑或呈桑葚状,探针触之易引起严重出血。
下鼻道外侧壁后方近鼻咽处的吴氏-鼻咽静脉丛也是易出血的部位,通过内镜即可看到此处血管扩张成团甚至出血。如上颌窦的出血有时可在其开口处见到坏死的息肉或见到血丝从窦口引出。
肿瘤
常见的有毛细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纤维瘤或纤维血管瘤、
内翻性乳头状瘤,恶性肿瘤较少,多来自于鼻窦。
毛细血管瘤多见于鼻中隔,瘤体小,质软有弹性,易出血。
海绵状血管瘤多见于下鼻甲,瘤体较大、基广,质软可压缩,多无包膜,易出血难止住。
内翻性乳头状瘤多见于中鼻道和鼻中隔,易与鼻息肉相混。
鼻腔原发恶性肿瘤多见于鼻腔外侧壁,少数发生在鼻中隔、鼻前庭及鼻腔底,肿瘤外观常呈菜花状,易出血,伴有溃烂或坏死。
脑脊液鼻漏
脑脊液鼻漏多系鼻部、头部外伤或手术引起,可在鼻内流出血水样或棕黄色液体。
常在嗅裂顶部之筛板处见到瘘孔,周围黏膜苍白、水肿,孔内有清亮液体外流,并有搏动感。
若见到来自嗅裂处的水囊样物,应疑为脑膜膨出或
脑膜脑膨出。
鼻咽部病变
鼻咽癌好发于咽隐窝和鼻咽顶部,可表现为黏膜粗糙、溃烂,咽隐窝变浅,局部隆起或菜花样肿块。
分泌性中耳炎有时可见到咽鼓管咽口受压或肿胀;吞咽时开放不充分。
咽囊炎者可见到咽囊窝内有脓性分泌物,周围黏膜充血、肥厚。若该处呈半球状隆起,应考虑咽囊囊肿。
就医建议
体检异常建议
当报告提示“黏膜表面充血、水肿及分泌物附着”,多为炎性疾病的特征。描述“充血、溃疡、渗出、坏死或肉芽肿样增生”时,需要考虑特异性感染。还需由接诊医生结合其他表现和特征,与鼻腔及鼻咽部恶性病变鉴别。
当报告提示“桑葚状”,可能为
慢性肥厚性鼻炎所致的
鼻甲肥大;提示“紫红色肿物”,多为
血管瘤;提示“淡黄色光滑肿物”,可能与囊肿有关;发现“溃疡、菜花、隆起”等表述,需由接诊医师完善进一步检查,如窄带成像、影像学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报告提示“增生、肥厚、慢性充血”,通常是慢性病变,需要定期复查,并请耳鼻喉科医生进行综合判断。
报告提示“鲜红色或暗红色息肉样肿物”,应听从医生建议,进行影像学检查及活检等。
临床检查异常建议
临床检查发现异常者,异常检查结果需要请接诊医生综合解读,不提倡单纯依赖此检查结论诊治疾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