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感冒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有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干、咽痛、呼吸不畅、声音嘶哑等症状
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的病毒有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
以对症治疗为主,防治继发细菌感染
定义
主要引起上呼吸道不适,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干、咽痛等。还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发病情况
病毒性感冒全年均可发病,但冬春季节好发。
多数为散发,气温突然变化时可引起局部或大范围的流行。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携带病毒的飞沫传播,也可经被污染的手和用具接触传播。
病原体可由人传染人,在发病前24小时到发病后2天传染性最强。
任何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的人群均可发病。
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
鼻窦炎、扁桃体炎)的人群,更易发病。
淋雨、受凉、气候突变、过度劳累等可降低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容易诱发本病。
致病原因
病毒性感冒的原因就是病毒感染。
常见病毒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
发病机制
病毒感染是导致病毒性感冒的直接外在因素。
淋雨、受凉、气候突变、过度劳累等,可导致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下降,更容易发生感染。
病毒感染上呼吸道黏膜细胞后,在细胞内复制,损伤细胞,导致上呼吸道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同时炎症因子释放入血,导致出现相应症状。
主要症状
病毒性感冒发病急。
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如打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
可出现咳嗽、咽干、咽痒或烧灼感,甚至鼻后滴漏感等不适。
2~3天后,鼻涕变稠,并可伴有咽痛、头痛、流泪、味觉迟钝、重者有呼吸不畅、声音嘶哑等症状,有时可出现听力下降。
较重的患者有全身症状,包括发热、畏寒、乏力等。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以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称为
胃肠型。
并发症
中耳炎、鼻窦炎
病变如果向邻近器官组织蔓延、扩散,可引起中耳炎,婴幼儿多见,可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等;反复感染容易导致
鼻窦炎,出现鼻塞、流涕、
嗅觉障碍、鼻出血等症状。
气管支气管炎、肺炎
少见的情况下,感染如向下扩散,可导致病毒性气管支气管炎、
病毒性肺炎等,老年、2岁以下儿童或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容易发生,可表现为咳嗽、
咳痰、发热等。
继发细菌感染
患者抵抗力下降,可继发细菌感染,尤其是小儿、老年人。感冒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
病毒性心肌炎
少数患者可出现心肌受损,发生
病毒性心肌炎,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乏力、恶心、头晕等。
其他
偶尔还可发生其他与病毒感染相关的病理性免疫防御和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病毒性脑炎、
吉兰-巴雷综合征等。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
100228
病毒性感冒风险自测
就医科室
呼吸内科
成年人或年长儿出现鼻塞、鼻涕、咽部不适、咳嗽、发热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
儿科
婴幼儿出现
高热、烦躁、拒奶、吐奶等情况时,建议及时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避免自行服用退热药物或抗生素,以免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发热患者,可先采取物理降温,如冷敷额头,以及用温水擦拭手、足、腋窝等部位。
就医时,常需要拍摄胸部X线片或胸部CT,故应避免穿着含金属材质的衣物,已怀孕或准备怀孕者须及时告知医生。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发热?最高多少度?
是否有咳嗽?咳嗽多久了?
是否有鼻塞、流涕?
症状出现多久了?
病史清单
近期是否着凉或过度疲劳?
是否与病毒性感冒患者密切接触?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胸部CT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
100228
病毒性感冒风险自测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病史、流行病学情况、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可作出临床诊断。
病史
可能有同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触史。
过度疲劳、受寒、淋雨、气温骤降后发病。
临床表现
症状
出现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咳嗽、发热、头痛等症状。
体征
部分患者可触及颌下、颈部肿大淋巴结,伴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合并细菌感染时,可出现白细胞总数和
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血清C-反应蛋白检查
C-反应蛋白可反映炎症感染和严重程度。
C-反应蛋白越高,提示炎症反应越严重。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PCT)
一般情况下,病毒感染降钙素原不升高,细菌感染降钙素原升高明显。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CT检查:可反映肺部受累情况,感染累及肺部可见肺纹理增加、浸润结节或片状影等实变征象。
鉴别诊断
变应性鼻炎
相似点:均可出现连续喷嚏、鼻痒、鼻塞和大量清涕。
不同点:
变应性鼻炎可以“时时发,天天发”,而病毒性感冒有好转恢复的过程,一般最频繁是“月月发”。同时,变应性鼻炎无发热,咳嗽较少。如脱离过敏原,数分钟至1~2小时内症状即消失。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相似点:均可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
不同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鼻部症状较轻,咳嗽咯痰明显,X线胸片可正常或可出现
肺纹理增多、增粗。通过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和分泌物细菌培养等鉴别。
咳嗽变异型哮喘
相似点:均可出现咳嗽的症状。
不同点:咳嗽变异型哮喘具有
支气管哮喘的特点,咳嗽发作与刺激物有关。病程多在3个月以上,夜间或凌晨咳嗽明显,偶有胸闷、气短。无发热、咽干、咽痛等症状,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可迅速缓解症状,可予鉴别。
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前驱症状
相似点:均可出现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卡他症状。
不同点:流感、新冠肺炎、麻疹、
流行性腮腺炎、水痘、
猩红热等疾病初期均可出现病毒性感冒相似的症状,但具有明显聚集性发病情况,流行病学史和疾病特征性表现是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确诊依赖病原学如病毒核酸等检查。
治疗目的
改善症状,防治继发性细菌感染。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隔离:疑似和确诊患者做好隔离,尽量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
休息:发热、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减少剧烈运动。
合理饮食:摄入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饮水。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受寒。
药物治疗
解热镇痛药物
适用于有头痛、发热、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者。
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刺激症状。
抗过敏药物
适用于有频繁喷嚏、大量流涕等症状的患者。
镇咳、祛痰治疗
适用于咳嗽症状较为明显,严重影响工作、睡眠者,或部分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
可通过口服、雾化吸入等方式给药。雾化吸入是经口、鼻等吸入含有药液的气雾,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咽喉、气管黏膜,发挥镇咳、化痰等作用的治疗方法。
减充血剂
适用于鼻黏膜充血、水肿明显,严重鼻塞影响呼吸、睡眠者。
避免长时间应用,易引起鼻黏膜萎缩。
抗病毒药物
无发热、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无须应用抗病毒药物。免疫缺陷患者可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
板蓝根冲剂、连花清瘟胶囊等中成药,需要遵医嘱选用。
抗菌药物
适用于有白细胞升高、咽部脓苔、咳黄痰等细菌感染的患者。
可选用口服青霉素类,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药物。
18岁以下禁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利于热能促进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
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并发气管支气管炎、肺炎患者恢复期治疗。能够促进身体康复。
常选择超短波治疗、磁疗等方法。
中医治疗
根据辨证论治采取中药治疗。
治愈情况
多数患者可自愈。
有效治疗可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危害性
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病毒感染可经飞沫传播,容易造成小范围聚集性发病。流行性感冒可引起较大范围流行。
降低生活质量:鼻塞、咳嗽严重时,可影响工作和生活。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盐、低精制碳水化合物的饮食,避免辛辣和易过敏的食物,多饮水。
高蛋白:可选择鸡蛋、牛奶、豆类、鱼禽类和瘦肉等食物。
高维生素:如全谷物(如燕麦、小米)、新鲜绿叶蔬菜、水果。
低脂肪:避免煎、炸的食物,坚果每天不超过一掌心的量。
低盐:每日食盐摄入约一指甲盖大小的量,避免进食大酱、酱油等调料和腌制食物。
低精制碳水化合物饮食:控制白米、白面摄入量。
忌辛辣、刺激,戒酒、浓茶和咖啡;避免食用生蒜、生姜、辣椒、咖喱等。
多饮水:每日保证足够的饮水量。
生活管理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熬夜。
患病期间休息为主,避免剧烈运动。
严格戒烟,同时避免接触“二手烟”。
可通过听轻音乐、读书等方式缓解情绪。
其他
如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须及时就诊。
预防
避免接触患者:外出时避免接触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避免人群聚集。
做好防护:如必须同上呼吸道感染者接触,需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改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劳累、不良情绪、压力等诱发因素。
保持居室环境卫生和空气流通:勤开窗通风。
注意防寒保暖:季节或秋冬气候转变时及时添加衣物,避免受凉。
改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均衡,减少盐分摄入。避免浓茶、咖啡等饮品。戒烟戒酒。
增强体质:可根据自己情况进行适量运动,建议多进行如慢跑、游泳、快走、瑜伽、广场舞等有氧运动,改善体质。
对于经常、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可酌情应用卡介苗素、
细菌溶解物等免疫制剂,有适应证者可注射呼吸道多价菌苗。
保持手卫生,勤洗手。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