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实验诊断是指通过血象和骨髓象检查因体内铁不足导致的
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形成的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上主要是检查血象和骨髓象特点及铁代谢特点的改变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缺铁性贫血。
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或通过骨髓穿刺采集患者的骨髓标本。骨髓穿刺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检查的目的及必要性,并解释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消除患者顾虑。
主要是血涂片染色检查或骨髓穿刺检查。血涂片为将血液按一定方向均有涂开而制成,或骨髓穿刺后采集骨髓渣(骨髓小粒),在酸性亚铁氰化钾溶液中使骨髓小粒产生普鲁士蓝反应而染色成蓝色颗粒。
1.血象和骨髓象
(1)血象:
血红蛋白、红细胞均减少,前者减少更明显。轻度贫血时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时红细胞体积减小,中心淡染区扩大,严重时红细胞可呈环状,并有嗜多色及点彩红细胞增多。网织红轻度增多或正常。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一般正常,血小板多轻度增多,亦可正常或减少。
(2)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值减低。红系明显增生,以中、晚幼红为主。幼红细胞体积小,边缘不整,胞核小而致密,胞浆量少,着色偏碱。易见嗜多色红细胞。成熟红体积小,中心淡染区扩大,严重时可呈环状。粒系相对减少,但各阶段比例及细胞形态大致正常。巨核细胞系正常。
骨髓铁染色示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15%。
血清铁蛋白<12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15%;血清铁<8.95μmol/L;
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6μmol/L(全血)。
主要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为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提供依据。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