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前列腺疾病的特异性标志物
主要包括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两者比值
指标异常多见于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前列腺疾病
异常时建议就诊泌尿外科、肿瘤科等科室
定义
是
前列腺疾病的基础检查项目,通过测定血液中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SA,tPSA)和两者比值(fPSA/tPSA)等指标,对前列腺健康状况进行分析。
上述指标的联合检测是诊断、治疗、随访前列腺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检查目的
筛查与诊断
男性患者如果因
排尿困难、尿频、尿流缓慢等症状去医院就诊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相关检测有助于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评估病情
被确诊为前列腺疾病如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炎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指标可用来评估病情,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监测疗效
如果正在接受治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可用于判断治疗效果及是否出现复发和转移。
适用人群
国内最新指南(2022年)推荐,一般适用于前列腺癌高风险人群的检测。
前列腺癌高风险人群主要包括∶
年龄≥60岁。
年龄≥45岁且有前列腺癌家族史。
携带BRCA2基因突变且年龄≥40岁。
检查风险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一般对身体没有影响。
采血时会有轻微痛感,采集后如果不正确按压,可能会出血、皮肤淤青等。
参考价格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一般在50~90元之间(以北京市医疗服务价格为参照)。详细价格以当地医疗服务价格为准。
采集方法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一般使用静脉血或手指血。
静脉采血:一般常规使用。将针头插入肘部弯曲处的手臂静脉,抽取血液样本。
手指采血:适用于静脉采血困难且有潜在风险的重度烧伤患者、极端肥胖人群,有血栓倾向、血管难找、血管脆弱或浅表静脉留作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以及床旁试验等。常选择左手无名指内侧采集。
注意事项
检查前
采集时间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但如果与其他指标同时检查,需要咨询医生,在要求的时间进行检查。
是否空腹
无需空腹。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与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检查项目同时检查,建议空腹(晚上10点以后禁食,早晨吃药可少量饮水)。
着装注意
为方便检测,应穿着容易露出手肘部位的衣服。
饮食及运动建议
检查前一天建议清淡饮食,忌酒;避免剧烈运动,尤其要避免长时间骑行。
复查建议
如用于监测疗效,则建议遵医嘱执行。有学术团体建议前列腺癌术后第1年,每3个月测1次PSA,第2年每4个月测1次,以后每6个月测1次,直至第5年。
其他
如正在服用药物,一般不需要停药。
检查期间
如果晕针,最好有家人陪护,并应提前告知抽血的医护人员。如出现头晕、眼花等情况时,应立即平卧,并可饮少量糖水。
如果静脉采血前曾经进行静脉输液治疗,需要告知采集人员,避开输液侧,在另一侧采集。
检查后
采血后,需要使用无菌棉球局部按压针孔处几分钟,直到不出血为止。注意不要揉。
采血后保持针孔处的干燥清洁,避免沾水。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一般对机体没有影响,采血后正常生活运动。
报告获取时间
如医院检测设备充足,通常上午检测,下午即可查询报告单。
具体报告等待时间以采集时告知或提示为准。
参考范围
检查报告单中,数据在【参考范围】内,通常说明结果正常。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不是前列腺癌诊断的唯一依据,需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其他手段诊断,
肿瘤确诊必须有组织或细胞病理学的结论。
某些生理情况下或某些良性疾病也可以导致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
不同仪器不同地区参考范围可能不同,具体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指标名称 | 简称 | 参考范围 |
---|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tPSA | 常规参考范围:<4μg/L\n按年龄段分别为:\n40~49岁为0~1.5ng/ml;\n50~59岁为0~3.0ng/ml;\n60~69岁为0~4.5ng/ml;\n70~79岁为0~5.5ng/ml;\n≥80岁为0~8.0ng/ml。 |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fPSA | <0.8μg/L |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fPSA/tPSA | >25% |
异常解读
结果高于【参考范围】上限或低于【参考范围】下限,常用“↑”或“↓”标识,提示可能存在问题,需要及时咨询医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中部分单一指标的轻微变化可能无意义,
前列腺按摩后、
直肠指检后、前列腺穿刺活检后、膀胱镜检查后和射精后也会出现一些生理性波动,可择期复查。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常见结果异常如下: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PSA >4.0ng/ml为异常,提示可能存在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炎、前列腺癌等疾病。
但根据年龄特异性tPSA值各年龄段的正常范围,形成了前列腺癌判定的灰区(tPSA 4~10ng/ml),此时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PSA和tPSA常规同时检测,多数研究表明fPSA是提高tPSA水平处于灰区的前列腺癌检出率的有效方法。
当血清tPSA介于4~10ng/ml时,fPSA水平与前列腺癌的发生率呈负相关。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tPSA)
当tPSA在4.0~10.0μg/L(即PSA灰区)时,血清中fPSA/tPSA比值对鉴别
前列腺疾病良恶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fPSA/tPSA>25%时,良性前列腺病变的可能性大。
fPSA/tPSA<25%时,提示前列腺癌的风险高。
就医建议
如果体检发现或偶然发现PSA轻度增高,无其他症状,排除生理性升高原因后,建议择期复查。
如果伴有
排尿困难、尿频、尿痛、尿流中断等症状或PSA超过灰区,应及时就诊于泌尿外科,进一步完善直肠指诊、前列腺核磁共振检查、前列腺穿刺活检等明确诊断。
为了更好地监测指标的动态变化,建议尽可能在同一家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测。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