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贝虫病是由巴贝虫属的红细胞内寄生的血液原虫,通过蜱类媒介感染所致人兽共染的
寄生虫病。人巴贝虫病,急性发病时颇似
疟疾,临床以
间歇热、脾大、
黄疸及溶血等为特征。
巴贝虫原虫是寄生于哺乳动物和鸟类等脊椎动物红细胞内的蜱媒原生动物。巴贝虫病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田鼠巴贝虫,田鼠是主要的自然保虫宿主。硬蜱科中的鹿蜱是常见的传病媒介,幼蜱吸感染鹿的血时被感染,可将巴贝虫传给人。成虫蜱有时也可将巴贝虫传给人。巴贝虫进入红细胞后发育成熟,然后进行芽殖无性繁殖。被感染的红细胞破裂,释出原虫,后者又可进入其他的红细胞。巴贝虫病也可经输血传染。
潜伏期1~9周。临床类型发病初期症状轻重悬殊。根据病情轻重,可有轻型、中型、重型之分。慢性患者的原虫血症可持续数月以至数年。
1.轻型
可能仅有低热或体温正常,略有疲惫和不适感、轻微头痛、虚弱乏力以及食欲不振等。
2.中型
起病急骤,
高热达39℃~40℃,恶寒战栗,大汗不止。头痛剧烈,
肌痛,甚至周身关节疼痛。有时畏光,精神抑郁或烦躁不安,神志恍惚。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但无脑膜刺激症状。脾脏有轻度至中度肿大,淋巴结无异常。无发疹现象。
3.重症
起病时临床表现同中型。危重患者,
溶血性贫血发展迅速,伴发
黄疸、
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障碍等。有脾脏摘除史的患者临床表现常较严重。重型多于起病后5~8天内死亡。
1.实验室检查
网状细胞计数偏高,白细胞计数偏低呈核左移,
血小板减少,肝功试验异常,血沉快,
蛋白尿及血尿阳性。
2.血液涂片镜检
在红细胞内发现有多个环形体,而无色素颗粒,在
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末梢血液涂片中,可有极少数的红细胞含有原虫。
3.接种试验
将患者血液1.0ml接种于金黄地鼠腹腔,在12~14天内可产生原虫寄生血症,1个月后采尾血,可见病原虫。
4.血清学诊断
可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间接血凝,毛细管凝集试验或酶联
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聚合酶链反应(PCR)试验可在数小时内快速判定脱氧核糖核酸(DNA)。
1.可有蜱叮咬史,很多患者不能忆及蜱咬病史。
2.可有典型临床表现:有寒战、发热、大汗、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贫血和脾大等。
3.血涂片中发现巴贝虫即可确诊。发现4分体或篮筐样虫体或大量的红细胞外原虫是颇具诊断价值的线索,血清学试验或用PCR技术检测血液中的巴贝虫DNA也是有用的。将患者的血液接种到仓鼠或沙土鼠,然后观察接种鼠的原虫血症也可作为诊断手段。
1.对症疗法
有
高热剧痛者予以解热、镇痛处理。有明显溶血者,可予输血。注意休息、饮食。
2.药物治疗
克林霉素为首选药物,肌内注射。对早产婴儿接受输血而感染微小巴贝虫者,可加用奎宁,口服。对已摘除脾脏的成人患者,可用克林霉素,肌内注射。同时口服奎宁。
单用克林霉素肌内注射或与奎宁口服配伍使用,既能迅速退热,又能减少原虫血症,此乃近年来用于治疗微小巴贝虫所致人巴贝虫病的安全有效药物。
硫酸奎宁与
氯喹配伍使用,亦有疗效。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