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R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除极电位和时间的变化,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向上的波为R波,接着向下的波是S波。自QRS波群起点至QRS波群终点的时间为QRS时限。QRS波群时限为0.06~0.10s;最长不>0.12s;儿童为0.04~0.08s。超过120ms为QRS时限延长,见于
心室肥大、
束支传导阻滞、
预激综合征、心室内差异传导、
高钾血症、急性损伤传导阻滞及药物毒性反应等。
1.Q波
正常值其深度应小于同导联R波的1/4,宽度应<0.04s,如超出正常范围称异常Q波,多见心肌梗死。
2.R波
肢体导联R波振幅上限Ⅰ导联为1.5mV,Ⅱ、Ⅲ导联为1.9mV,aVL导联为1.0mV,胸前导联从右向左逐渐增高。
3.S波
肢体导联上S波主要见于aVR导联,振幅<1.6mV,胸前导联最深的S波见于V2导联,自V2导联从右向左逐渐降低,SV2<2.6mV。
4.QRS波群
Ⅰ导联R波为主,Ⅱ导联R波总是大于S波,Ⅲ导联QRS波群形态多变。V1、V2以负向波为主,V5、V6以R波为主,从V1至V5、V6导联,R波振幅逐渐升高,S波振幅逐渐降低。
如QRS波群出现异常时,可见以下变化。
1.QRS波群电压增高
(1)单纯电压增高:见于胸壁薄的成人及儿童,常见于胸导联上的QRS波群,其心脏位置近靠胸壁。
(2)室性早搏:由于激动起源于心室肌,沿心肌传导,且传导较慢,而两侧心室是先后除极的,一侧心室的除极电压没有对侧心室除极电压的对抗时,使QRS波群电压增高,且时间增宽、畸形。所以,在
心电图中见到的室性早搏,QRS波群多是宽、大、畸形的。
(3)心室肥厚:因心脏表面积增大,心脏的除极面及心电向量环均增大,QRS向量环在某些导联轴上的投影增长,故QRS波群电压增高。
(4)左、右束支阻滞:阻滞侧的心肌最后除极,无相对侧的电压对抗,使QRS波群电压增高。
2.QRS波群电压降低
(1)临床多见
肺气肿、
肺淤血、
心包积液、
胸腔积液、全身水肿、过度肥胖。
(2)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低下,
电解质紊乱、心脏位置改变等。
(3)也可见于少数正常人。
3.QRS波群时限增宽
(1)心室肥厚、室性早搏、室性差异性传导。
(3)心肌抑制药物影响:如洋地黄、
奎尼丁及
普鲁卡因酰胺中毒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