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端肾小管酸中毒是近端肾小管因各种继发因素(药物、毒物损伤、
胱氨酸储积病,
Wilson病)和(或)先天原因,近端肾小管碳酸酐酶功能障碍导致HCO
3-在近端肾小管回吸收减少,而出现高氯血症性
代谢性酸中毒及碱性尿,同样也可致低血钾。
1.原发性pRTA
主要见于男性婴儿,部分患儿随年龄增长可有治愈趋势。常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恶心、呕吐等酸性中毒以及软弱、疲乏、
肌无力、便秘等
低钠血症和
低钾血症表现,由于HCO
3-肾阈在pRTA时降至15~18mmol/L,低于15mmol/L后可排酸性尿(pH<5.5),严重
酸中毒少见。
由于多无严重酸中毒,如不伴近端肾小管磷吸收障碍时,无高磷尿症,很少出现代谢性骨病,肾钙化,肾结石。
2.继发性pRTA
除上述表现外,还有原发病症状,如有近端肾小管酸中毒不能解释的临床症状时,应警惕继发性pRTA。
pRTA血液生化检查有血HCO
3-和pH降低,高氯血症,钠、钾正常或下降,尿pH根据血HCO
3-水平可呈碱性或酸性,24小时尿HCO
3-仅可滴定酸正常,
尿钙可增高或正常,常规做影像学检查,如
心电图和B超检查等。
患者有高氯性酸中毒而
阴离子间隙正常,特别是伴
低钾血症、
肾性糖尿、高氨基酸尿、高磷酸盐尿伴低磷酸盐血症和高尿酸盐尿症时,应考虑pRTA,如
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血浆HCO
3-<15~18mmol/L,而晨尿pH≤5.5,NH
4+排量>40µmol/(min•1.73m
2),且排除自胃肠道丢失HCO
3-,可诊断本病,如有一定酸中毒,但尿pH不低,应做
氯化铵负荷试验,以排除dRTA,碳酸氢钠重吸收试验有助于确诊。
本病无特效疗法,一般采用对症治疗,以补充丢失的HCO3-,中和内生酸性物质。
1.碱制剂
口服碳酸氢钠,开始剂量为5~10mmol/(kg•d),视病情增加剂量,有的患者需10~15mmol/(kg•d),为维持血中HCO3-恒定浓度,以上剂量分次口服,由于pRTA对补碱有一定抵抗性,因此碱性药物多2~3倍于dRTA时的剂量。
2.钾盐
严重
低钾血症时需补补钾,应用
枸橼酸钾,不宜使用
氯化钾。
3.利尿剂
对病情严重者,仅给碱制剂往往难以奏效,需合并应用利尿剂,一般选用氯氢噻嗪,其作用包括:①减少细胞外液容量,增加肾小管回吸收HCO
3-。②减少
尿钙排泄,提高血钙浓度,使甲状旁腺素分泌减少,从而增加肾小管回吸收HCO
3-(甲状旁腺素可抑制肾小管回收HCO
3-),
呋塞米虽也可减少HCO
3-排泄,但与氢氯噻嗪相反,可增加尿钙排泄,故少选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