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PET和CT融为一体的影像学检查,通过CT精确定位病灶,通过PET显示病灶的功能与代谢图像
可用于全身或身体局部的检查,显示病灶的部位、范围、形态、大小、数量等信息
主要用于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分期、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及转移、预后评估等
PET检查对人体是安全、无创的,CT检查有一定程度的电离辐射
定义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是将PET和CT融为一体的诊断成像技术,使用同一个检查床和同一个图像处理工作站,由PET提供病灶的功能与代谢图像,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通过软件将两种图像融合在一起。
PET-CT的成像原理是在注射显像剂之后,利用病灶对显像剂的摄取高于正常组织而进行显像,最常使用的显像剂是18氟标记氟脱氧
葡萄糖(简称
18F-FDG)。
PET-CT可以用于全身或身体局部的显像检查,获得影像学图像,显示病灶的部位、范围、形态、大小、数量、显像剂分布等信息。
PET-CT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及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分期、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及转移、评估预后等。还用于一些心、脑疾病、感染和炎症等。
分类
局部PET-CT检查
局部
PET-CT检查多用于某些脏器(如脑、心脏等)显像检查,如果已知病灶可能局限于身体某个区域,可进行身体某些部位的局部显像检查。
全身PET-CT检查
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及评价全身的转移情况。
通常全身扫描范围包括:从颅顶至大腿中段,也可以从颅底至大腿中段(根据病情需要,脑部可单独进行3D扫描),获得脑以及从外耳道至大腿中段的病灶分布情况。
对于怀疑累及下肢的
肿瘤患者,扫描范围从颅顶至足底,对于怀疑累及上肢的肿瘤患者,扫描范围包括双侧上肢。
检查目的
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的诊断和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分期、评价疗效、监测复发、指导临床活检、指导放疗计划、寻找原发灶和全身转移灶等。
其他疾病
一些脑及心血管系统疾病和感染或炎症的诊断、判断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帮助选择合适的组织活检部位、评估治疗效果、监测病情、评价预后。
适用人群
需要明确肿瘤良恶性的人群。
已经确诊恶性肿瘤的人群,用于监测病情(是否有残存病灶、有无复发转移)、评价治疗效果和指导下一步治疗等。
一些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感染或炎症人群,例如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和左室辅助装置、血管移植物感染、
结节病、外周骨
骨髓炎、脊柱感染、不明原因发热、不明原因炎症、大
血管炎(巨细胞性动脉炎和多发性大动脉炎)、人工瓣膜置换及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禁忌人群
PET-CT检查无绝对禁忌证。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原则上应避免PET-CT检查。若因病情需要而必须进行此项检查时,医生会详细向孕妇说明可能对胎儿产生的影响,并要求签署知情同意书。哺乳期妇女注射18F-FDG后24小时内应避免哺乳,并远离婴幼儿。
检查风险
接受PET检查所注射的显像剂是医用放射性示踪药物,仅含微量的放射性,通常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就能完全从体内清除,不会对人体构成伤害,因此PET检查对人体是安全、无创的。
CT检查有一定程度的电离辐射,可能会导致身体损害。国家放射防护标准中规定,正常人五年内所接受的平均辐射上限是20mSv,一般性CT检查辐射的剂量通常为5~8mSv,注意每年接受的总辐射量控制在安全数值内相对安全。
具体的检查间隔请遵医嘱进行。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应尽量配合医生,不要因害怕辐射的危害拒绝检查,以免延误自己的病情。
参考价格
与当地医院等级、地区等因素有关,不同类型的PET-CT价格也不同,通常在5000~1万元。
目前,大部分省市PET-CT是不属于医保报销范围内的检查项目。
检查时间
PET-CT检查需要预约,依据医生或护士的指示,在预约的时间进行检查即可。
检查方法
PET-CT检查为影像学检查,在仪器辅助下进行。
在扫描过程当中,应当按照影像科医生的指示,配合检查。
注意事项
检查前
禁食水:检查前应禁食至少4~6小时,禁喝含糖饮料(可不禁水),含有
葡萄糖的静脉输液或静脉营养也须暂停4~6小时。
测量体重、身高
测定血糖浓度
血糖水平原则上应低于11.1mmol/L,如果血糖>11.1mmol/L最好先调整血糖至11.1mmol/L以下后再进行检查。
需要静脉注射
胰岛素的患者,一般需要在注射胰岛素2小时后再注射
18F-FDG,具体情况根据胰岛素的类型与给药途径而定。
着装注意:穿着宽松的衣物,摄影前除去衣物或身体上可能影响图像质量的任何异物(如发卡、纽扣、胸罩、饰物、膏药等)。
其他事项
检查前须将详细病史及各种检查结果告知影像科医生,如有自己保存的影像学检查资料,需要交给影像科医生以供参考,复查PET-CT者,需提供既往拍摄的PET-CT诊断报告给医生以便对照。
体弱、儿童、神志不清者,需要健康人陪同。陪同者应穿好影像科工作人员提供的X线防护服。
不能合作的受检者(例如婴幼儿、躁动不安或
意识障碍者),在PET-CT扫描前需要应用镇静药物。
如果目前妊娠、备孕或哺乳,请告知影像科医生。
检查中
注射显像剂(以最常用的18F-FDG为例)
注射18F-FDG前平静休息10~15分钟。
一般通过静脉注射18F-FDG,对于难以静脉注射给药的幼儿,偶尔通过口服给药。
对于全身显像,注射显像剂后在安静、避光的房间静卧休息45~60分钟,以使显像剂在体内代谢达到平衡。在此期间应尽量放松,避免肌肉紧张,以免出现肌肉生理性摄取,干扰诊断。
对于脑显像,18F-FDG注射前应封闭视、听10~15分钟;注射后患者应在安静、避光的房间内休息45~60分钟,不要与人交谈。
显像前尽量排空膀胱尿液,减少尿液放射性对盆腔病变检出的影响。
显像前尽可能取下患者身上的金属等高密度物体。
应激情况下,如运动、紧张或寒冷等刺激可造成受检者出现肌肉紧张、棕色脂肪动员等生理性反应,干扰诊断。患者注射显像剂后应注意保暖、放松,必要时可给予5~10mg地西泮减少肌肉摄取。
图像采集
显像时间:通常在注射18F-FDG后60分钟开始进行显像,脑显像可适当提前进行显像,必要时进行延迟显像。
显像体位:常规取仰卧位,尽量双手上举抱头,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其他体位,单独进行脑3D采集时双手不能上举。
呼吸控制:PET-CT扫描要求PET图像上膈肌的位置与CT图像上膈肌的位置应当尽可能在空间上相匹配。在PET和CT扫描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自然平静的呼吸。
其他事项
对怀疑有胃肠道和盆腹部、肝脏、肾脏和头颈部肿瘤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对比剂,包括口服(通常是含碘对比剂)和静脉应用对比剂,进行增强扫描,以便更好地显示病灶。
检查时请听从医生或机器的口令,配合检查。
如果在检查中有不适,或发生异常情况,可立即大声呼叫或告知医生。
检查后
PET-CT检查结束后,多饮水、多排尿,以促进显像剂排出体外。
哺乳期妇女注射18F-FDG 24小时内应避免哺乳,并远离婴幼儿。
出报告时间
通常在检查结束后的2~3个工作日内拿到PET-CT影像诊断报告,具体请参考医院的信息。
获取PET-CT影像诊断报告后,应注意核实个人信息、检查时间等基本信息。
取得PET-CT影像诊断报告以后,请交给接诊医生分析。
正常情况下,如果没有发生病变,PET-CT所见描述中,通常无:异常放射性浓聚、摄取异常增高、代谢异常增高、高代谢灶、低代谢灶、代谢降低、异常摄取、低密度影、高密度影、异常密度、肿大淋巴结、结节、肿块、肿物、病变、病灶、破坏、占位、复发、转移、炎症、
肿瘤等描述。
正常结果
如果无异常,报告单诊断处会显示:PET-CT未见异常。
异常结果
PET-CT异常结果需要接诊医生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及其他检查等进行综合诊断。在此仅针对其中较常出现的描述进行解释。
在PET-CT显像图上出现18F-FDG分布异常浓聚(高代谢灶)或稀疏缺损(低代谢灶)即为异常图像。
高代谢灶是指病灶的显像剂分布高于周围正常组织。大部分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在PET-CT影像上呈高代谢灶及相应的形态改变。炎症或增生性病变以及一些良性肿瘤也可以表现为高代谢灶。因此,需要结合CT影像改变、临床表现甚至病理检查对病灶性质进行综合判断。
低代谢灶是指病灶的显像剂分布低于周围正常组织,一小部分肿瘤在PET-CT影像上可以表现为低代谢灶,例如部分
脑转移瘤。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也可出现病灶的放射性分布与周围正常组织相等。
就医建议
体检异常建议
体检通常不包含
PET-CT检查,目前不建议将PET-CT用于普通人群的体检防癌筛查。如果体检中包含了此项检查,对于异常报告结果有如下建议:
当报告提示“异常放射性浓聚”、“摄取异常增高”、“代谢异常增高”、“高代谢灶”,考虑“炎症”“肿瘤”等疾病可能性时,请将报告交给接诊医生,结合临床情况和其他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当报告提示“低代谢灶”、“代谢降低”,请将报告交给接诊医生,结合临床情况和其他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临床检查异常建议
临床检查发现异常的,异常检查结果需要请接诊医生进行解读,并得到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