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结晶检查是
尿沉渣检查的内容之一。尿中出现结晶称晶体尿。除包括草酸钙、磷酸钙、磷酸镁铵(磷酸三盐)、尿酸及尿酸盐等结晶外,还包括磺胺及其他药物析出的结晶。尿液中是否析出结晶,取决于这些物质在尿液中的溶解度、pH、温度及胶体状况等因素。尿液中的结晶可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结晶多来自于饮食,一般无太大意义,持续大量出现可能提示与结石相关。病理性结晶则与疾病有关。
临床将尿液结晶分为生理性结晶和病理性结晶。
1.生理性结晶
生理性结晶多来自食物及机体正常的代谢,一般无临床意义。但当大量持续出现于患者新鲜尿内,可成为尿路结石诊断依据之一。
(1)草酸钙结晶:为无色、方形、闪烁发光的八面体,有时呈菱形,偶见哑铃形或饼状,与红细胞相似。
(2)尿酸结晶:尿酸是核蛋白中嘌呤代谢的产物,以尿酸或尿酸盐的形式经尿排出体外。尿酸结晶在尿中呈黄色、暗棕色,形状有三棱形、哑铃形、蝴蝶形及不规则形。
(3)非结晶性尿酸盐:外观呈黄色的非晶形颗粒状沉淀物。
(4)磷酸盐类结晶:为正常尿成分,来源于食物和机体代谢组织分解,尿中长期出现应注意有磷酸盐结石的可能。
(5)尿酸铵结晶:此结晶呈黄色,不透明,有球状、哑铃形、树根状等形态。
2.病理性结晶
尿中出现病理性结晶,与各种疾病因素和某些药物在体内代谢异常有关。
(1)胆红素结晶:此结晶外形为成束的针状或小块状,黄红色,由于氧化,有时可呈非结晶体色素颗粒。
(2)
胱氨酸结晶:为无色、六边形、边缘清晰、折光性强的薄片状结晶,由蛋白分解而来。
(3)
亮氨酸与酪氨酸结晶:亮氨酸与酪氨酸结晶为蛋白分解产物。亮氨酸结晶呈淡黄色或褐色小球形或油滴状,并有密集辐射状条纹,折光性强。酪氨酸结晶为略带黑色的细针状结晶,成束成团或羽毛状。
(4)胆固醇结晶:其外形为缺角的长方形或方形,无色透明,常浮于尿的表面,成薄片状。
(5)含铁血黄素:为黄色小颗粒状,存在细胞内,可用亚铁氰化钾染色进行鉴别。
(6)药物结晶:放射造影剂如使用碘泛影剂、尿路造影剂后尿中出现束状、球状、多形性结晶。磺胺类药物结晶如乙酰基
磺胺嘧啶易在酸性尿中形成结晶,磺胺嘧啶结晶为棕黄色、不对称的麦秆束状、球状,但其束偏在一侧,两端不对称,有时呈贝壳状。
尿中有大量盐类结晶时,肉眼可见
尿色混浊或有沉淀,部分结晶经加热加酸等处理后可变清。检查尿结晶的常用方法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晶形态。
1.生理性结晶
(1)草酸钙结晶:草酸钙结晶属正常代谢成分,但在新鲜尿中大量出现此结晶伴随红细胞,又有肾或膀胱的刺激症状,多为肾或
膀胱结石的征兆,尿路结石约90%为草酸钙结晶。
(2)尿酸结晶:尿中尿酸浓度过度增高,可引起尿酸结晶增多,可产生高尿酸肾病及尿酸结石,亦可见于急性痛风症、儿童急性发热、
慢性间质性肾炎等。
(3)磷酸盐类结晶:尿中长期出现应注意有磷酸盐结石的可能。
(4)尿酸铵结晶:常见于在陈旧尿中,一般无临床意义。如在新鲜尿见到大量出现,提示膀胱有细菌感染。
2.病理结晶
(1)胆红素结晶:见于各种
黄疸患者、肝癌、肝硬化和有机磷中毒等。
(2)
胱氨酸结晶:正常尿中少见,大量出现多为肾或膀胱结石的征兆。
(3)
亮氨酸与酪氨酸结晶:可见于组织大量坏死的疾病,如急性肝坏死、急性磷中毒、
糖尿病性昏迷、白血病或伤寒等。
(4)胆固醇结晶:可见于
膀胱炎、
肾盂肾炎或有
乳糜尿的患者;偶见于
脓尿患者。
(5)含铁血黄素:当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时,各组织中均可有含铁血黄素沉积,如沉积于肾脏时,即可在尿中见到。
(6)药物结晶:如在新鲜尿中查到大量磺胺结晶,同时与红细胞或管形并存,多表示肾脏已受磺胺药物损害,应立即停药,大量饮水,服用碱性药物使尿碱化,以保护肾不受进一步损害。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