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碱度是指尿液中所有能解离的氢离子浓度,反映肾脏调节体液酸碱平衡的能力
用于辅助诊断酸中毒、碱中毒等
指标升高与碱中毒、泌尿系统感染等有关;指标降低见于酸中毒、高热等
检查发现异常可就诊肾内科,必要时进一步行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
定义
尿酸碱度(pH)是指尿液中所有能解离的氢离子浓度,通常用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来表示,是反映肾脏调节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之一。
新鲜尿液多呈弱酸性,随机尿4.5~8.0,晨尿5.5~6.5。
温馨提示
尿液酸碱度会受到食物、药物和多种疾病的影响,试验结果还容易受胆红素尿、血尿等特殊颜色尿液的干扰。如果异常,建议就诊肾内科,由医生结合尿常规其他指标、生化检查指标综合判断分析。
指标升高
尿酸碱度高于参考范围上限称为尿酸碱度升高,尿常规报告单常用“↑”标识。
一般是指随机
尿液酸碱度大于8.0,或晨尿酸碱度大于6.5(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原因
尿液酸碱度升高的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生理性原因
食物因素:进食蔬菜、水果(含钾、钠)。
标本因素:尿液放置过久因
尿素分解释放氨,可使尿液呈碱性,指标升高。
病理性原因
危害
尿液酸碱度升高本身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但引起尿酸碱度升高的疾病可对身体造成危害。泌尿系统感染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发热等症状。严重的
代谢性碱中毒可损害神经系统等。
诊疗建议
生理性波动
检查尿常规时避免尿液放置时间过长。
病理状态
如果仅有尿酸碱度一项升高,没有其他异常,可观察,并在调整饮食后,复查尿常规。
尿常规中有多项异常,同时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需要就诊泌尿外科,明确是否有泌尿系统感染,并进行相应治疗。
伴有少尿、多尿等症状,建议就诊肾内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等科室,可能需要做肾功能、电解质等相关检查,明确原因。
尿酸碱度受饮食、药物等的影响较大,不作为治疗的监测指标。
治疗期可清淡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
指标降低
尿酸碱度低于参考范围下限称为尿酸碱度降低,尿常规报告单常用“↓”标识。
一般是指随机尿液酸碱度小于4.5,或晨尿酸碱度小于5.5(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原因
尿酸碱度降低的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生理性原因
进食肉类(含硫、磷)及混合性食物等,尿液酸碱度可降低。
病理性原因
其它情况:
高热,脱水,糖尿病,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使用维生素C、
氯化铵、
氯化钙、
氯化钾类药物等均可使尿酸碱度降低。
危害
尿酸碱度降低本身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但引起尿酸碱度降低的疾病可对身体造成危害。
诊疗建议
生理性波动
尿酸碱度检查前,适当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进食过多肉类。
病理状态
如果仅有尿酸碱度一项升高,没有其他异常,可观察,并在调整饮食后,复查尿常规。
伴有反复发作的乏力、头晕、恶心者,建议就诊内分泌科、肾内科等,医生会行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尿酸碱度受饮食、药物等的影响较大,不作为监测指标。
治疗期间可清淡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