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期白内障(juvenile cataract),是发生于幼年,一般指发生于9岁以下儿童发生的白内障。通常为先天性或创伤所致的幼儿
晶状体混浊。
由于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眼部炎症、外伤、中毒、辐射、眼内
肿瘤等各种原因,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常见原因有:
1.营养与代谢障碍
动物试验发现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与白内障形成有关,如钙、磷,
维生素E、A、B2等。
2.阳光与紫外线
多年来人们已经注意到阳光参与人类白内障的形成。
3.眼部变性疾病
如高度近视、
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脱离以及眼内肿瘤等也是并发幼年期白内障发生的常见原因。眼内肿瘤分泌的毒性产物可导致晶状体迅速变混浊,
睫状体黑色素瘤压迫晶状体,在受压局部发生混浊。
幼年期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视力障碍,常有视力进行性减退。影响视力的程度与
晶状体混浊的程度和部位有关。严重者可致盲。可有眩光感,或单眼
复视,近视度数增加等。
应进行全面系统的眼部检查,尤其白内障早期,因白内障成熟后玻璃体、视神经、视网膜等部位的检查都将受到影响。
1.斜照法晶体检查
应用集中光斜照晶体,观察晶体混浊程度,虹膜投影的宽窄、瞳孔对光反应。
2.裂隙灯检查
除有禁忌散瞳者外,应尽可能充分散瞳,以便全面了解晶体。
根据病史、症状和检查,多可以做出明确的诊断。早期可无任何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出现眼前固定性黑点,偶可出现单眼
复视或多视,视物疲劳,逐渐加重的视力下降,因晶体膨胀或核硬化致晶体屈光指数的改变,导致核性近视或近视度增加,随着晶体混浊程度的加重,视力逐渐丧失或仅存光感。
幼儿宜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人体中眼睛的维生素C的含量是人体其他部位浓度的30倍左右,是维持晶状体生理功能,防止其老化的重要元素。
孕期母亲的健康,和出生后注意预防眼部外伤可以有效预防或者减少幼年期白内障的发生。避免使用可能诱发
晶状体混浊的药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