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营养素失衡引起的疾病,通常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先天营养不足、营养摄入不足或消耗增多,或疾病原因导致
表现为消瘦、皮肤弹性下降、精神倦怠、容易疲乏,部分患者可有凹陷性水肿
饮食增加营养,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
营养不良是什么?
定义
营养不良是指体内营养素失衡所引起的疾病。
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
营养不足也称营养缺乏病,主要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缺乏病。
营养素过剩主要指脂肪积累过多引起的肥胖症和一些营养素过多引起的中毒。
2015年,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提出营养紊乱概念,将微量元素异常、营养过剩从营养不良的定义中独立出来,将营养不良局限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故本篇主要介绍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分型
按照病因分型
原发性营养不良:主要因食物中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长期不能满足人体生理需求所致。
继发性营养不良:多由疾病引起,如慢性腹泻、结核病、
肾病综合征等。
、按照能量与蛋白质缺乏的情况分型
消瘦型营养不良:又称单纯饥饿型,以能量缺乏为主,伴有蛋白质摄入不足。
水肿型营养不良:又称低蛋白血症型,以蛋白质缺乏为主,能量摄入尚能勉强满足需要。
混合型营养不良:长期慢性营养不良发展的结果,兼有上述2种类型的表现,可致器官功能损害、感染等并发症。
发病情况
营养不良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婴幼儿和老人多见。
原发性营养不良大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各年龄段人群都可发生,但以婴幼儿为多见。
继发性营养不良多见于经济发达国家,年长儿童和成人常见。
营养不良会导致身体出现什么症状?
不同类型的营养不良症状稍有差异。
例如,消瘦型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体重下降或不增,皮下脂肪减少、毛发细黄、精神状态差、腹泻或便秘等。
水肿型营养不良初期会出现精神差、易疲乏、不爱活动,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后期会出现身体水肿,生长发育异常、腹部膨隆、毛发指(趾)改变等。
混合型营养不良则会出现上述两种症状。
营养不良吃什么好得快?
营养不良首先应进行个体化调整饮食方案,例如消瘦型营养不良需逐渐递增食物量和营养成分;水肿型营养不良需补充能量和优质蛋白质。
若饮食调整效果有限,必要时则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口服营养剂,或者全
肠内营养、部分全
肠外营养和全肠外营养。
营养不良怎么改善?
营养不良需要个体化饮食调整,包括消瘦型营养不良需逐渐递增食物量和营养成分;水肿型营养不良需补充能量和优质蛋白质。
其次,需进行对症处理,包括纠正失水和
电解质紊乱,促进消化等。如果存在其他疾病情况,还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致病原因
先天营养不足
胎儿期营养不良导致出生时瘦小,如果母乳不足或喂养不当,易发生消瘦型营养不良。
多见于低出生体重儿,如双胎出生、早产儿、
足月小样儿等。
饮食摄入不足
食物总量摄入不足易发生消瘦型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易发生
水肿型营养不良。
食物提供不足
婴儿期母乳不足,却仍长期单纯母乳喂养,未添加配方奶等其他乳品,或断母乳过早,未及时、足量添加配方奶等断乳期食物。
婴儿人工喂养以米糊类谷物为主,或婴儿仓促断奶,断乳后以谷物为主,未添加其他奶制品,使婴儿蛋白质摄入长期不足。
因贫困或连年灾害等使食物缺乏,导致食物摄入不足。
贫困地区食物以素食为主,很少吃到肉、鱼、乳、蛋等含丰富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摄入蛋白质的量和质不足。
病理性原因引起的进食少
患先天性唇裂、
腭裂影响进食;因口腔疾病发生咀嚼困难;神经疾病引起吞咽肌瘫痪及神志不清等,造成
进食困难,长期摄取食物不足。
偏食、挑食、厌食,或为减肥而减食、禁食等,长期食物摄入不足。
营养素的消化吸收障碍
营养素消耗增多
慢性代谢性疾病,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肾上腺功能亢进症等,可使机体分解代谢加速,对营养需求较平时增加。
各种感染性疾病,如
病毒性肝炎、肺炎、慢性肠炎、肠寄生虫病等,不但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又增加长期消耗,常常导致消瘦型营养不良。
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恶性肿瘤、
肾病综合征等,是引起水肿型营养不良的原因。
突患急性感染,或经大手术,或严重外伤、烧伤等,可在短期内就出现典型的水肿型营养不良。
主要症状
消瘦型营养不良
体重、身高改变
成人表现为体重下降,消瘦明显。
小儿表现为体重增长落后,生长发育速度减慢;若进食量继续不足,体重增长可完全停止,甚至不增反减。
小儿身高增长也可落后,出现身材矮小。
皮下脂肪减少、毛发细黄
脂肪组织是机体储存能量的主要组织,营养不良时表现为皮下脂肪逐渐减少或全部丧失,皮肤松弛、起皱。
当脸颊两侧吸吮脂肪垫消失时,面颊下陷,则呈干瘪老人面容。
全身无水肿,外观如皮包骨头,骨骼突出十分明显。
毛发干细、发黄。
精神状态差
成人早期精神尚可,有时显得有些焦虑,但食欲尚可,动作乏力,常呻吟不安,不喜欢活动讲话。
小儿哭声低弱,活动减少;婴儿吃奶无力。
病情加重后,成人和小儿均可表现为反应迟钝、精神萎靡、体温降低、心率减慢、四肢较冷、腹部下陷。
腹泻或便秘
因长期进食过少,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可出现饥饿性排便,多次排出少量暗绿色黏液,偶尔也可发生
顽固性便秘。
水肿型营养不良
初期常表现为精神差、易疲乏,不爱活动,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若病情加重或发生感染等,则迅速出现
水肿型营养不良症状。
凹陷性水肿
水肿为特征性表现。
轻者仅脚踝水肿,呈凹陷性(用手按压可以出现凹陷),皮肤不痛也不红。
随病情进展,可发展至腹壁、面部、眼睑水肿,甚至双眼不能睁开。
严重患者可出现腹水等。
体重及生长发育异常
全身消瘦,但较消瘦型营养不良为轻。
因伴全身性水肿,有时体重反而不减,肌肉变薄、萎缩,肌张力减低。
小儿患病时间短时,对生长发育影响常不明显;持续时间长时,则使生长发育受阻而落后。
婴幼儿早期脑组织发育迅速,故婴幼儿时期的营养不良对脑组织危害大。患儿补充营养后,脑组织发育可迅速改善,但有时仍会留下智力发育迟滞。
腹部膨隆
胸部小而腹部膨大,因腹胀、腹肌无力松弛,或伴有腹水所致。
伴有肝大者,或可在肋下触摸到肝脏。
毛发指(趾)甲改变
毛发干枯,脆细,失去光泽,易折断脱落,变得稀疏;卷发者毛发会变直。
深色头发颜色逐渐变浅,呈枯黄、浅红,甚至变白。
指(趾)甲生长缓慢,脆薄易断。
消化吸收功能改变
食欲越来越差,甚至完全拒食。
对食物耐受性较差,尤其对脂肪、乳糖不耐受,蛋白质消化吸收尚可,常发生腹泻、呕吐,使营养不良越发加重。
体温和精神状态异常
体温常低于正常,甚至四肢冰冷而发绀(皮肤黏膜发紫)。
神情呆板,反应淡漠,活动少,不喜欢与人交往。
小儿哭声低弱单调呈呻吟状,有时会烦躁不安。
混合型营养不良
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而表现有上述两种营养不良的某些特征,是一种非常严重、危及生命的营养不良。
患者易疲乏、精神不振、反应迟钝。
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皮肤干燥,失去弹性,毛发细脆。
水肿开始见于下肢,继而发展为全身水肿。
并发症
水、电解质紊乱
可引起恶心、呕吐、腹胀、心率加快、精神萎靡、嗜睡等。
皮肤病变
常见于重症患者。
皮肤可出现红斑,伴
鳞屑,红斑颜色可加深,转为棕红色。
多见于面部和四肢,尤以下肢、会阴受压和水肿部位为甚。
其他营养缺乏导致的疾病
维生素A缺乏症:可出现眼角膜干燥、软化,甚至穿孔。
营养性贫血:营养不良患儿一般生长发育滞缓,故少见
佝偻病,常伴发营养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可见皮肤、巩膜苍白等。
就医科室
营养科
如果出现体重减轻、消瘦、乏力、水肿、精神状态差、容易疲倦等,但又没有明显的其他系统症状(如咳嗽、呕吐、血尿等),建议于营养科就医。
儿科
如果婴幼儿、儿童出现
发育迟缓、身材矮小,毛发细黄等,建议及时到儿科就诊。
普通外科
如果出现体重减轻、消瘦、乏力,也可以到普通外科或消化内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家长注意记录儿童不同阶段的身高、体重、喂养及辅食添加记录等资料,供医生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近一个月(或半年、一年)体重变化如何?
近期皮肤状态如何,是否出现干燥粗糙?
头发发质有没有变化?
最近饮食如何?睡眠如何?心情怎么样?
病史清单
是否有偏食、挑食、节食等?
有无患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肝炎、恶性肿瘤等?
(婴儿)孩子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还是人工喂养?
(婴幼儿)孩子加辅食了吗?每天吃的食物种类有哪些,能吃多少量?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血常规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消化类药物:消化酶、益生菌
目前全世界对营养不良的诊断方法与诊断标准,尚不统一。单一的体重或BMI指标并不能诊断营养不良,需要按诊断流程综合评定。
我国学者提出了营养不良的三级诊断流程,即营养筛查、营养评估和综合测评,如下表。
项目 | 营养筛查 | 营养评估 | 综合测评 |
---|
目的 | 快速识别出需要营养支持者 | 明确有无营养不良并判断严重程度 | 了解营养不良的原因、类型和后果 |
面向人群 | 所有患者 | 营养筛查阳性,或某些特殊患者如肿瘤、危重症和老年患者(≥65岁) | 重度营养不良患者 |
实施人员 | 护士 | 营养师或医生 | 各科医生 |
方法 | 相关病史+体重和/或量表 | 病史+临床表现+量表+膳食检查+人体学测量+能量代谢评价 | 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器械检查+能量代谢评价 |
诊断结论 | 有无营养不良风险 | 营养良好或营养不良(轻、中、重) | 营养不良的类型、原因、有无器官功能障碍 |
阳性患者建议处理措施 | 制定营养计划,进行营养评估 | 实施营养干预,进行综合测定 | 综合治疗 |
诊断依据
病史
婴幼儿有母乳喂养不足,或先天性唇裂、
腭裂等先天性畸形。
有贫困或灾害造成的食物短缺。
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
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等。
临床表现
婴幼儿可有生长发育缓慢,身高、体重较同龄儿偏低,身材消瘦,动作乏力,哭声低弱等。
成年人可有体重偏低,或全身性水肿但体重不减。
婴幼儿和成年人均可有食欲减弱、精神倦怠、容易疲乏,免疫力低下容易并发各种感染。
人体学测量
人体学测量包括身高、体重、BMI,机体脂肪储存(包括非利手上臂中点周径、上臂肌肉周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双小腿最大周径测量)等。
身高:身高对于成人来讲较恒定,可用以估算营养需要量。
体重:一般采用实际体重/理想体重计算比值。
比值范围:90%~109%为正常,80%~89%为轻度营养不良,70%~79%为中度营养不良,60%~69%为重度营养不良。
体重一般情况下可直接评定营养状态,但部分患者可能脱水或水、钠潴留导致水肿,这时体重不能直接反映营养状态。
BMI法(中国标准):通过体重(kg)/身高(m)的平方计算。BMI在18.5~23.99为正常,<18.5为低体重。
机体脂肪储存:以上臂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检测为例。
正常参考值:男性为8.3毫米,女性为15.3毫米。
较正常减少35%~40%为重度营养不良,减少25%~34%为中度,减少24%以下为轻度。
量表工具
营养筛查量表
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量表,适用对象为一般成人住院患者。
一般患者首选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UST)或营养不良筛查工具(MST),老年患者可以首选简版微型营养评估(MNA-SF)。
营养评估量表
主观整体评估(SGA):是一种通用营养评估工具,广泛用于不同疾病、年龄的门诊和住院患者,是营养评估的金标准。
患者来源的主观整体评估(PG-SGA):是专门为
肿瘤患者设计的营养评估方法,我国卫生行业标准认可,可用于定量评估。
膳食调查
膳食调查的方法很多,以膳食调查评估和24小时回顾法较为常见,可以帮助了解患者营养不良的类型。
实验室检查
血生化检查既可以协助判断营养不良的状态,也可以作为营养监测的有效指标。
血清蛋白检查
临床常用的检测指标有血清
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
氮平衡测定
氮平衡指氮摄入量和氮排出量的差值,如氮平衡为零,表明机体蛋白的损耗与修复处于动态平衡。
尿3-甲基组氨酸的测定
尿中3-甲基组氨酸的排出量增加表示肌肉蛋白质仍处于分解状态,患者仍处于应激状态。
人体成分分析
生物电阻抗法利用多个频率电阻抗可以准确评价总体水、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适用于成人和儿童的测量。
鉴别诊断
鉴别要点 | 消瘦型营养不良 | 水肿型营养不良 |
---|
好发年龄 | 2~4岁 | 婴儿多见 |
病情发展所需时间 | 数月至数年 | 数周至数月 |
体力障碍 | 严重乏力 | 较轻 |
消瘦 | 明显 | 可轻度到明显 |
水肿 | 无 | 可轻度到明显 |
皮肤病变 | 少见 | 常见 |
头发改变 | 常见 | 极其常见 |
智力及精神异常 | 较少 | 极其常见 |
生长发育迟缓 | 严重 | 中度 |
血清白蛋白 | 接近正常 | 极度降低 |
维生素缺乏 | 少见 | 常见 |
营养不良治疗目的
基本要求是满足能量、蛋白质、液体和微量元素的目标需要量。
最高目标是调节异常代谢、改善免疫功能、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营养不良治疗原则
急性期首先给予紧急抢救,如进行水电解质调整,积极抗感染治疗,有
心力衰竭等对症处理。
待病情稳定后逐渐调整饮食,去除病因及积极防治并发症。
服用药物时严格遵守医嘱,不能自行用药、调整剂量或停药等。
个体化饮食营养治疗
我国学者提倡遵守五阶梯治疗原则,即首先选择营养教育和饮食调整,然后依次向上升级选择口服营养补充、全
肠内营养、部分
肠外营养和全肠外营养。
饮食调整原则
消瘦型营养不良:因长期饥饿,不易耐受食物的质与量的骤然改变,饮食上需要慢慢递增,不要突然增加食物的量和成分。
饮食调整方法
婴儿继续维持母乳喂养,如已断奶,补充婴儿配方奶等其他奶制品。为增加能量,可以在奶制品的基础上增加一定蔗糖和植物油。
婴儿增加辅食时,注意食物从少量开始,无不良反应才可以逐渐增量。
2岁以上小儿及成年患者,从少量半流质食物开始,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除了主食米、面等谷物外,应给予大量易消化、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乳、蛋、鱼、肉、肝、禽、血及豆制品。
重症患者可采取鼻饲或口饲管喂法进食(肠内营养),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静脉输注营养液(肠外营养)。
对症治疗
纠正失水和电解质紊乱
静脉补液过度或太快,可使营养不良患者因心力衰竭而死亡,故补液量宜偏低、较缓慢地输入。
出现酸中毒症状时应给予5%碳酸氢钠加以纠正。
待病情略稳定后,可改用口服补液。
促进消化
可咨询专业中医师,采用中医中药、推拿、捏脊疗法等促进消化吸收。
食欲严重减退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试用泼尼松(强的松),食欲改善后即停用。
其他治疗
合并感染时积极采取抗感染治疗,控制肺炎、腹泻、泌尿道感染的发展。
合并眼干燥症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用生理盐水湿润角膜、涂抗生素眼膏,口服或注射
维生素A制剂。
有先天畸形的唇裂、
腭裂等,应尽早矫治,去除营养不良病因。
治愈情况
住院死亡率为1%~2%。病情危重者死亡率高,但一般治疗及时,预后良好。
改善食欲、增加进食后,1~2周即可显示良好治疗效果。
水肿消退,食欲大增,体重逐渐增加。
全身情况好转,精神改善,情绪转好。
皮肤病变改善,大多完全恢复。
危害性
婴幼儿时期患消瘦型营养不良,若持续数月以上,可留下远期不良后果,如身材矮小和大脑生长发育受影响。
营养不良可导致创口、手术切口愈合缓慢,机体免疫力低容易感染等。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婴幼儿
母乳充足情况下,婴儿鼓励纯母乳喂养到6个月,并在添加适合月龄的高能量、高蛋白食物情况下母乳喂养到至少1岁。
无母乳或母乳不足者,可给予配方奶;重度营养不良婴儿少食多餐,逐渐增加奶量及浓度,待患儿食欲及消化功能恢复后,再添加适合月龄的辅食。
为了增加幼儿的能量摄入量,可适当增加一些油脂类和坚果类食物的摄入,例如泥糊状花生、核桃等。
幼儿需要保证高质量蛋白质的摄入,如奶类、蛋类、豆制品和肉类等。
年长的小儿及成人
年长的小儿或成人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原则,逐渐增加至正常饮食。
选择品种丰富的高蛋白、高能量、富含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
防止呕吐、
呛咳,食欲差时避免强迫进食,尽力做到心情愉悦时进食。
生活管理
居室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清洁卫生。
体温低、肢端寒冷时要注意保暖,但注意防烫伤。
病情监测
成人及年长小儿每日记录进食及对食物的耐受情况,定期测量体重、身高及皮下脂肪厚度,以判断疗效。
儿童治疗中应每周测体重,儿童每月测身高、头围,监测身体恢复情况。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头晕、四肢冷、脉搏弱、血压下降、意识不清、呼吸暂停等低血糖表现,立刻口服
葡萄糖水,并及时就诊。
预防
婴幼儿
提倡母乳喂养,从6月龄开始及时、合理添加辅助食品,断奶期辅食添加要恰当,从小培养良好饮食行为。
全程完成
计划免疫,防止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也很重要。
积极治疗儿童发生的腹泻和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有先天畸形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进行生长发育检测,定期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营养问题并予以纠正。
年长小儿及成人
对于患有胃肠道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要注意能量、蛋白质的补充,以防止发生营养不良。
平衡膳食,每天都应补充足量的能量和蛋白质。
谷类、豆类混食,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混食,提高膳食蛋白的吸收利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