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震颤

更多功能

眼球震颤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一种不自主、有节律的、往返摆动的眼球运动
表现为眼球不受自主控制地摆动
由遗传因素,以及眼源性、前庭性、中枢神经源性等病变导致
通过光学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可以改善症状
定义
眼球震颤是指一侧或双侧眼球有节律的、不自主的、非正常的跳动或摆动。
眼球震颤可为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某一疾病的一种症状。
根据发生的时间,可分为先天性眼球震颤和后天性眼球震颤。
分类
根据眼球震颤的节律分类
冲动型眼球震颤:眼球往返摆动的速度不同,向一个方向运动的摆动速度慢,称为慢相;向另一方向运动的摆动速度快,称为快相。
钟摆型眼球震颤:眼球往返摆动似钟摆样,速度一致。
共轭性眼球震颤:双眼震颤的振幅、频率和方向协调一致。
分离性眼球震颤:眼球震颤可单眼发生或双眼发生。双眼性分离性眼球震颤慢相的振幅、频率和方向并不一致。
周期交替性眼球震颤:眼球震颤方向呈规律性的周期交替性变化。
根据眼球震颤的形式分类
水平性眼球震颤:眼球左右来回运动。
旋转性眼球震颤:眼球沿其前后轴作反复旋转运动。
垂直性眼球震颤:眼球上下来回运动。
混合性眼球震颤:眼球可左右、上下、旋转混合运动。
根据发生时间分类
先天性眼球震颤:出生后3~6个月内即发生的眼球震颤,终身表现为双眼水平性摆动性。
后天获得性眼球震颤:由后天疾病导致的眼球震颤。
根据发病原因分类
眼源性眼球震颤:各种原因所致的黄斑中心注视反射形成障碍引发的眼球震颤。
前庭性眼球震颤:因眼睛、内耳和大脑之间的信号通路中断而引发的不自主的眼球运动。
中枢性眼球震颤:多见于延髓病变、脑桥病变、中脑病变及小脑病变患者。
中毒性眼球震颤:因巴比妥类药物、木醇、乙醇等有毒物质而引起的眼球震颤。
根据病变部位分类
知觉性眼球震颤:此类型继发于视觉传入径路的缺陷,常合并眼前节、视网膜及视路神经疾病,导致固视反射发育异常,使正常维持目标于中心凹的矫正运动系统功能丧失,从而产生眼球震颤。
运动性眼球震颤:此类型可能由视觉传出机制缺陷导致,或者是眼外肌本体感受器传入冲动不稳定导致,一般不合并眼部其他病变。
根据有无诱因分类
生理性眼球震颤:正常生理情况下发生的眼震,如注视点不断移动(行驶的火车、转动的雨伞等)所引起的眼震。
诱发性眼球震颤:某些刺激引发的眼震,如冷水、热水灌入耳部时引起的眼震。
自发性眼球震颤:无外界因素刺激即可出现的眼震。
其他分类
隐性眼球震颤:只有遮盖一只眼的时候才出现眼震。
显-隐性眼球震颤:双眼打开的时候单眼注视,眼震仍然出现,但其慢相的速度逐渐变小。
显性眼球震颤:无论是遮盖一只眼,还是双眼同时打开,均会出现眼震。
发病情况
先天性眼球震颤国外发病率为0.016%~0.14%,国内发病率曾经报道为0.025%,后天获得性眼球震颤尚缺乏统计资料。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