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沉渣镜检是使用显微镜对尿沉淀物进行检查,识别尿液中的细胞、管型、结晶、细菌、寄生虫等各种病理成分,并根据它们的数量和形态分析,辅助对
泌尿系统疾病作出诊断、定位、鉴别诊断以及预后判断。
1.红细胞
>3个/HPF,且尿液外观无血色者,称为镜下血尿。正常人特别是青少年在剧烈运动、冷水浴、久站或重体力劳动后可出现暂时性镜下血尿。另外急、
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盂肾炎、泌尿系统感染、
前列腺炎、
精囊炎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
出血性疾病等也可以引起血尿。
2.白细胞
>5个/HPF,称为镜下
脓尿。多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
肾结核、
膀胱炎、
尿道炎、前列腺炎等以及女性阴道炎、宫颈炎等。
3.肾小管上皮细胞
正常尿液中无肾小管上皮细胞。当出现和增多时可能系
急性肾小管坏死、
肾移植排异反应和
间质性肾炎。尿中如有过多的上皮细胞粘附细菌,提示存在泌尿系感染。
4.管型
管型的出现与肾脏疾病有密切关系。
(1)透明管型 正常人偶见,在
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
恶性高血压和
心力衰竭时可见增多。
(2)颗粒管型 见于急性及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期等。
(3)红细胞管型 表示血尿来源于肾实质。常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等。
(4)白细胞管型 常见于
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多发性动脉炎、肾病综合征等。
(5)肾上皮细胞管型 此种管型出现,多为肾小管病变,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
急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淀粉样变、
重金属中毒等。
5.结晶
病理性的结晶有
胱氨酸、
亮氨酸、胆红素和药物结晶等。某些结晶的出现还有助于对结石的诊断和分析。
6.寄生虫
尿检中可发现丝虫微丝蚴、血吸虫卵、蛲虫等,常在妇女尿中见到阴道毛滴虫,有时男性尿中也可见到。
7.细菌
在新鲜尿液中发现多量细菌,表示泌尿系道有感染。
1.WBC:0~5个/HPF;
2.RBC:0~3个/HPF;
3.透明管型:0~1/LPF。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