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食癖

更多功能

异食癖
概述 症状 病因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持续性地(至少1个月)进食非营养性、非食用性物质的一种进食障碍
可由营养物质缺乏、味觉异常、心理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
持续进食泥土、纸片、污物等非常规饮食的异常行为
可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营养治疗和并发症治疗
异食癖是什么?
定义
异食癖是指发生于婴幼儿和童年期,以持续性地(至少1个月时间)进食非营养性、非食用性物质(如泥土、颜料、头发、肥皂、树叶等)为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
发病情况
关于异食癖的流行病学研究较少,有调查显示2~3岁的婴幼儿中有15%出现异食行为。
异食癖常发生在5~10岁的儿童,一般预后较好,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异食行为逐渐消失,很少能持续到成年。
异食癖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农村儿童患者多于城市儿童患者。
异食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异食癖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现有的研究表明,营养缺乏,引发渴望从非营养性物质中摄取人体缺乏的矿物质,可能会导致异食癖。体内铁、锌和钙缺乏也与异食癖的发生有关。贫穷、混乱的家庭环境、缺乏父母有效监管、忽视和虐待、情感剥夺、对无营养物质的心理渴求等也可能是异食癖的病因之一。
异食癖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异食癖患者可能同时食用多种不可食用、非营养性物质,也可能仅食用1或2种。
所食用物质的种类,不同的年龄有所不同,幼儿咬吃玩具上的油漆、灰泥、袋子、头发及衣服等。较大一点的儿童吞食黏土、污物、动物的粪便、石头、纸张等。异食行为反复多次发生,至少一周两次,持续1个月。
异食癖怎么治疗?
目前对于异食癖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
若因营养缺乏引起的异食癖,要补充对应的营养物质。如锌缺乏引起的异食癖,除当日常饮食补锌外,还可使用补锌药物进行治疗。对有明显心理因素的患者,应给予心理治疗,帮助患儿正确认识,消除这些因素对患儿的影响。对并发的躯体疾病也要同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