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更多功能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
临床常使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经过及时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什么?
定义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及脏器的出血性倾向以及血小板显著减少。
分类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新诊断ITP:指确诊后3个月以内的患者。
持续性ITP:指确诊后3~12个月血小板持续减少的患者,包括未自发缓解和停止治疗后不能维持完全缓解的患者。
慢性ITP:指血小板减少持续超过12个月的患者。
重症ITP:指血小板<10×109 /L伴活动性出血,或出血评分≥5分。
难治性ITP:指对一线治疗药物(首选药物)、二线治疗中(通常是在一线用药以后使用的药物)的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及利妥昔单抗治疗均无效,或脾切除无效/术后复发,进行诊断再评估仍确诊为ITP的患者。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遗传性TTP 是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基因突变或缺失,导致酶活性降低或缺乏所致。
获得性TTP。
发病情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率为(5~10)/10万,其中儿童年发病率为(5~9)/10万,高于成人患者。儿童发病年龄在2~12岁,平均为4.2岁。成年人中,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是60岁以下人群的2倍,且出血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年发病率约为4.5/100万,女性多于男性,二者比为3∶2。发病的高峰年龄是20~60岁,中位年龄35岁。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怎么才算彻底好?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彻底治好的标准为治疗效果达到完全反应,同时完全反应后无复发。
达到完全反应:治疗后血小板计数≥100×109/L,且没有出血;
完全反应后无复发:判断复发的标准是血小板计数<100×109/L(相隔1天以上测定两次)和/或有出血症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需要在医师指导下积极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能彻底治愈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接受规范治疗后,大部分能够彻底治愈,少部分迁延难愈。
大部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得到彻底治愈,药物包括醋酸泼尼松、丙种球蛋白等,也可行脾切除手术。
少部分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情较重,难以治愈,在以上药物基础上,可予以口服艾曲泊帕、海曲泊帕,以及静脉输注利妥昔单抗等药物治疗。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能活多久?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较凶险,若积极采取血浆置换、血浆输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静脉输注等治疗后有效果,可长期生存,与正常人无差别。
若不积极治疗或积极治疗后无效果,患者可在数日至数月内因严重出血、肾脏衰竭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以吃维生素D滴剂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以吃维生素 D滴剂。
维生索D滴剂的禁忌证包括维生素D增多症、高钙血症高磷血症伴肾性佝偻病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非其临床使用禁忌证。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用药物包括泼尼松、丙种球蛋白等,以上药物并不会与维生素D滴剂产生药物交叉反应。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