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物理学检查是指通过肉眼观察脑脊液的颜色、透明度、凝固性及检测
脑脊液比重,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1.检查前注意事项
(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腰椎穿刺的目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2)进行神经系统查体,注意是否存在局灶性体征,重点检查眼底,看是否存在
视盘水肿。
(3)注意有无血小板明显减少,有无凝血功能障碍。
2.标本采集
行腰椎穿刺获得,采集脑脊液2mL,必要时从小脑延髓池或侧脑室穿刺获取。应在4℃环境下迅速送检,或放置在冰箱保存72小时。
1.压力测试
(1)正常参考值:成人,0.69~1.97kPa;儿童,0.69~1.96kPa;新生儿,0.29~0.78kPa。
(2)临床意义:压力增高见于①颅内性病变,如
化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
脊髓灰质炎、
麻痹性痴呆、脑肿瘤、脑出血、脑损伤等;②颅外病变,如动脉硬化、某些眼病、全身淤血性疾病。③其他因素,如咳嗽、喷嚏、哭泣、深呼吸等。压力降低见于:枕大区阻塞、
脊髓压迫症、脊髓蛛网膜下腔粘连、
硬膜下血肿等引起的脑脊液循环受阻;
颅脑损伤后
脑脊液漏、短期内多次放脑脊液、持续性脑室引流引起的脑脊液流失过多;脑脊液分泌减少;不明原因的颅内压降低(低颅压症候群);穿刺针头不完全在椎管内。
2.颜色
(1)正常参考值:正常脑脊液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
(2)临床意义:如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感染、出血、水肿、
肿瘤等,脑脊液中会出现过多的白细胞、红细胞等,
脑脊液颜色发生异常改变。如红色常见于穿刺损伤或
出血性疾病;黄色常见于椎管梗阻、
脑室出血或陈旧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乳白色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绿色常见于铜绿假单胞菌性脑膜炎。
3.透明度
(1)正常参考值:正常脑脊液清亮透明。
(2)临床意义:脑脊液出现浑浊多见于穿刺损伤出血、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如化脓性脑脊液因细胞数和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呈脓性乳白色或米汤样浑浊;结核性脑膜炎因细胞中度增多,呈毛玻璃样浑浊。
4.凝固性
(1)正常参考值:正常脑脊液标本静置12~24小时不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物。
(2)临床意义:炎症时,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增高,特别是
纤维蛋白原超过10g/L时,可出现薄膜、沉淀或凝块。如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静置1~2小时可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静置12~24小时,标本表面有纤细的膜状物形成;
神经梅毒及脊髓灰质炎脑脊液中可出现絮状小凝块。
5.比重
(1)正常参考值:健康人腰椎穿刺,1.006~1.008;脑室穿刺,1.002~1.004;小脑延髓池穿刺,1.004~1.008。
(2)临床意义:比重增高常见于各种颅内炎症、肿瘤、出血性脑病、尿毒症、糖尿病等;比重减低见于脑脊液分泌增多。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