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如男童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女童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等
多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过早启动、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等原因有关
主要为病因治疗;不完全性性早熟一般无需治疗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抑制或减慢性发育进程
定义
性早熟是儿科内分泌的常见疾病,普遍指女童在8岁、男童在9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
由于全球多国均呈现青春发育启动年龄提前情况,因此有关性早熟界定年龄在学术界还存在一定争议,并未形成全球一致性意见。目前国内最新专家共识将女童性早熟诊断年龄进行了重新界定,由原先的8岁提前至7.5岁。
第二性征又称副性征,是指生殖器官以外的、区别男女两性的特异性外部体征,如乳房发育、阴毛的生长、睾丸容积增大等。
分型
根据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是否提前,分为中枢性性早熟、外周性性早熟、不完全性性早熟。
中枢性性早熟
又称真性性早熟,女孩多见。
患儿除有第二性征发育外,还有卵巢或睾丸的发育。性发育过程和正常青春期发育的顺序一致,只是年龄提前。
按病因又可分为特发性性早熟、继发性性早熟。
特发性性早熟:又称体质性性早熟。占女性中枢性性早熟的80%以上。
继发性性早熟: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外周性性早熟
又称假性性早熟。
有第二性征发育和性激素水平升高,但无性腺的发育,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不成熟。
不完全性性早熟
是性早熟的变异类型。患儿有第二性征的早现,但其性征发育呈自限性。可分为:
单纯乳房早发育:为最常见的类型。
除乳房发育外,无其他性发育的征象。
好发于2岁前的女童。
单纯阴毛早现:过早出现阴毛、腋毛,但无乳房及其他第二性征发育。
单纯早初潮:只是月经提早出现,而无其他性早熟的表现;促性腺激素正常。
发病情况
中枢性性早熟发病率为1/10000~1/5000,女孩为男孩的5~10倍。
25%~90%的男性性早熟患儿有器质性原因,其中约2/3的患儿为神经系统异常,50%左右的患儿存在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致病原因
中枢性性早熟
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过早启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脉冲分泌增强所致。
特发性性早熟
由于下丘脑对性激素的负反馈的敏感性下降、GnRH过早增加分泌所致。
继发性性早熟
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下。
获得性损伤:外伤、手术后、放疗或化疗。
外周性性早熟
非垂体源性促性腺激素过多
肝细胞癌、绒毛膜上皮细胞癌、性腺肿瘤(如卵巢颗粒-泡膜细胞瘤、黄体瘤、
睾丸间质细胞瘤、
畸胎瘤等)。
内源性性激素过多
肾上腺疾病,如肾上腺皮质肿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外源性性激素过多
过多摄入或接触含有性激素的食物或物品。
儿童误服避孕药,较长期服用含有蜂王浆、花粉、鸡胚、蚕蛹或动物初乳等的食物。
哺乳期妇女服用雌激素,雌激素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大量服用可引起婴儿外周性性早熟。
其他疾病
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纤维性骨营养不良综合征、家族性
高睾酮血症。
不完全性性早熟
具体病因不明,可能与卵巢、肾上腺皮质一过性少量激素分泌、早期脑部损伤或有隐匿肿瘤有关。
发病机制
正常青春期发育过程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控,下丘脑分泌GnRH,刺激腺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
FSH和LH再刺激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刺激睾丸分泌雄激素,促进第二性征和生殖器官的发育。
各种原因引起雌激素、雄激素升高,导致性早熟。
中枢性性早熟
典型症状
男孩和女孩均有身高和体重增长过快、骨骼成熟加速。
女孩表现为乳房发育,小阴唇增大,阴毛、腋毛生长,阴道分泌物增多,一般在乳房开始发育2年后初潮出现。
男孩表现为睾丸对称性增大,B超提示睾丸容积≥4毫升,或睾丸长径>2.5厘米;阴茎增粗、增长;阴囊皮肤皱褶增加、色素加深;阴毛、腋毛发育;出现胡须。一般在睾丸开始增大后2年出现变声和遗精。
其他症状
如果是由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脑肿瘤引起者,可有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无力或偏瘫、肢体
感觉障碍等症状。
症状特点
第二性征发育与正常青春期发育顺序相似,但提前出现。
在青春期前的各个年龄组都可以发病。
症状发展快慢不一,有些可在性发育至一定程度后停顿一段时期再发育,也有的症状会消退后再出现。
外周性性早熟
第二性征发育顺序与正常青春期发育不一致。
性腺发育不成熟。
女孩表现为乳房增大,无排卵月经。
男孩阴茎增大、睾丸不增大,无生精,但男性化进行性发展。
不完全性性早熟
不完全性性早熟表现为某一性征发育,不伴有其他性征发育。
单纯乳房早发育
最常见的不完全性性早熟。
好发于2岁前的女童。
除乳房发育外,不伴有其他性发育的征象,无生长加速和骨骼发育提前,不伴有阴道流血。
单纯阴毛早现
女孩为男孩的3倍。
患儿过早出现腋毛、阴毛,并持续存在,但无乳房及其他第二性征发育。
单纯早初潮
只有月经提早出现,而没有乳房发育、阴毛出现等其他第二性征发育。
大多数女孩仅为1~3次阴道流血。
就医科室
内分泌科
出现以下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
男童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女童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
出现与年龄不符合的身高、体重快速增长。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提供孩子的生长发育相关信息,有助于为医生诊断做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男童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女童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
是否有身高、体重增长过快等?
病史清单
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是否有人有性早熟病史?
是否对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过敏?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化验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电解质、性激素水平测定、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血皮质醇
影像学检查:手和腕部X线片、颅脑CT、颅脑磁共振成像、子宫超声、睾丸超声、肾上腺CT
其他检查:心电图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
曲普瑞林、亮丙瑞林、戈舍瑞林
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
诊断依据
性早熟的诊断首先要确定是否为性早熟;其次是判断性早熟的类型(属于中枢性还是或外周性);最后是寻找病因。
病史
头部外伤、手术、放疗病史。
视中隔发育不全病史。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史。
经常摄入或接触含有性激素的食品、药物或化妆品。
临床表现
症状
中枢性性早熟:提前出现第二性征,并伴有身高和体重过快的增长。与正常青春期发育顺序相似。
外周性性早熟:提前出现第二性征,但性征发育不按正常发育程序进展。
不完全性性早熟:表现为单纯过早乳房发育,或单纯过早腋毛、阴毛出现,或单纯过早来月经,无其他第二性征发育。
体格检查
测定身高、体重,观察体貌特征,检查乳房、外生殖器,根据Tanner分期,如为四期,即进入青春期。
实验室检查
性激素水平测定
黄体生成素(LH)升高达到青春期水平,3.1~5.0U/L可作为初筛的标准,如LH>5.0U/L,可确诊。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的升高提示有可能存在分泌此激素的肿瘤。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
临床高度怀疑的患儿,可以鉴别中枢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
方法:静脉注射GnRH(如
戈舍瑞林),按2.5μg/kg(最大剂量100μg),于注射前(基础值)和注射后30、60、90及120分钟分别采血测定血清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
意义:当LH峰值>5.0U/L(免疫化学发光法)或LH/FSH峰值>0.6~1.0,可确诊中枢性性早熟。
其他实验室检查
怀疑甲状腺功能低下时,需要测定三碘甲腺原氨酸(T
3)、
甲状腺素(T
4)、促甲状腺素(TSH)。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儿血17-
羟孕酮(17-OHP)、脱氢表雄酮(DHEA)、
雄烯二酮(An)明显增高。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根据手和腕部X线片评定骨龄。性早熟患儿一般骨龄超过实际年龄。
怀疑纤维性骨营养不良综合征时,需要行颅骨及四肢长骨X线片检查。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评估女孩卵巢、子宫的发育情况,以及男孩睾丸、肾上腺皮质等部位发育情况。
女孩卵巢、子宫的发育情况
若盆腔B超显示卵巢内有4个以上直径≥4毫米的卵泡,则提示青春期发育。
若发现单个直径≥9毫米的卵泡,则多为囊肿。
若卵巢不大而子宫长度≥3.5厘米并见内膜增厚,则多为外源性雌激素作用。
男孩睾丸发育情况:男孩睾丸容积≥4毫升(睾丸容积=长×宽×厚×0.71)或睾丸长径>2.5厘米,提示青春期发育。
CT和磁共振成像(MRI)
对怀疑
颅内肿瘤或肾上腺疾病所致者,应进行头颅MRI或腹部CT检查。
其他
外周性性早熟病因诊断明确后,应进一步行激素水平及相应器官的影像学检查。
诊断标准
中枢性性早熟
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并按照正常发育程序进展:女孩8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以女孩出现乳房结节,男孩睾丸容积增大为首发表现。
线性生长加速:年生长速率高于正常儿童。
骨龄超前:骨龄超过实际年龄1岁或1岁以上。
性腺增大:盆腔B超显示女孩子宫、卵巢容积增大,且卵巢内可见多个直径>4毫米的卵泡;男孩睾丸容积≥4毫升。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启动,血清促性腺激素及性激素达青春期水平。
外周性性早熟
第二性征提前出现(符合定义的年龄)。
性征发育不按正常发育程序进展。
性腺大小在青春前期水平。
促性腺激素在青春前期水平。
不完全性性早熟
最常见单纯乳房早发育,诊断标准如下。
好发于2岁前的女童。
除乳房发育外,不伴有其他性发育的征象。
无生长加速和骨骼发育提前,不伴有阴道流血。
血清雌二醇和FSH基础值常轻度增高。
鉴别诊断
女孩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应注意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单纯乳房早发育
相似点:两者均有乳房发育。
不同点:单纯乳房早发育特点如下。
除乳房发育外,无其他性征发育。起病年龄小,常小于2岁,不伴有生长加速和骨骼发育提前,不伴有阴道流血。
血清雌二醇和FSH可轻度增高;GnRH刺激试验中FSH峰值明显增高。
由于部分患者可逐步演变为真性性早熟,故对此类患儿应注意追踪检查。
纤维性骨营养不良综合征
相似点:两者均有性早熟表现。
不同点:纤维性骨营养不良综合征还可有多骨性骨纤维异常增生、皮肤色素沉着、甲状腺肿大和甲状腺功能亢进、
巨人症或
肢端肥大症、
库欣综合征等表现。激素水平检查有助于进一步鉴别。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相似点:两者均可出现乳房增大、月经来潮等。
不同点: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可有甲状腺素水平(T4)低下,有助于进一步鉴别。
治疗原则
性早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治疗应针对病因,根据需要使用药物延缓性发育。
中枢性性早熟
病因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鞍区肿瘤等,可能需要手术或放疗。
继发于其他疾病的中枢性性早熟,应针对原发病治疗。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GnRHa治疗,效果较好,但并非所有中枢性性早熟患儿均需要GnRHa治疗。
GnRHa治疗指征
快进展型中枢性性早熟:性早熟患儿骨骼成熟和第二性征发育加速显著(超过线性生长加快程度)。
预测成人身高受损者:预测成人身高<3百分位数或<遗传靶身高,骨龄身高<身高的2个标准差(–2SD)。
快进展型青春期:在性早熟界定年龄后开始出现性发育,但性发育进程及骨骼成熟迅速,可影响最终成人身高者。
出现与性早熟直接相关的心理行为问题。
不需要GnRHa治疗指征
慢进展型性早熟以及骨龄虽然提前,但生长速率亦高于正常,预测成人身高无明显受损的中枢性性早熟患儿,不需立即治疗,应定期复查身高和骨龄变化,随时评估治疗的必要性。
治疗有效指征
生长速率正常或下降。
乳腺组织回缩或未继续增大。
男孩睾丸容积减小或未继续增大。
骨龄进展延缓。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处于受抑制状态。
药物不良反应
首次应用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或阴道流血等。
注射局部反应,如红斑、硬化、水疱、无菌性水肿。
全身过敏。
注意事项
治疗遵循个体化原则,医生会根据性腺轴抑制情况(性征、身高、骨龄、激素水平等)进行药物调整。
对GnRHa及药物任一成分过敏的患儿禁用。
外周性性早熟
针对不同病因采取不同治疗措施。
停止使用可能导致性早熟的含外源性性激素物品。
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抑制剂:在女性外周性性早熟(尤其是纤维性骨营养不良综合征)也有应用,但尚无循证医学依据。
不完全性性早熟
主要进行健康教育,对患儿及其父母给予解释,以解除精神的压力。
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但应定期随访。
治愈情况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望改善最终成人后的身高,抑制或减慢性发育进程。
有证据表明,小于6岁发生的中枢性性早熟,及时治疗不仅能抑制性发育,也可改善最终身高。6~8岁发生的性早熟,治疗不一定能改善最终身高。8岁以后治疗的,对改善最终身高帮助不大。
危害性
性早熟患儿生长发育加快,骨骺过早闭合,可影响最终身高。
月经初潮提前,可造成患儿行为异常和心理负担。
日常管理
对患儿详细解释该病的发病原因和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做好心理安慰,解除心理压力。
督促患儿健康饮食,减少高热量、油炸、膨化食品的摄入。
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避免使用含激素的物质。
随诊复查
按照医生的建议治疗、复诊。
中枢性性早熟治疗过程中需定期随访监测,包括性发育情况、生长速度及身高、骨龄、激素水平等。
每3个月监测性发育情况、生长速度及身高。
每半年监测一次骨龄。
治疗过程中监测任意或激发后的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水平,以评估性腺轴抑制情况。
预防
减少环境因素的影响
减少和避免长期接触塑料制品、一次性餐盒,避免进食各种存在严重农药残留的食物,减少环境因素对内分泌系统造成的影响。
改善饮食习惯
合理、均衡饮食,控制体重,预防性早熟的发生。
按时吃早餐,减少晚餐的食物摄入量。
减慢进餐的速度。
减少高热量、油炸、膨化食品的摄入,增加食物种类。
增加体育锻炼
肥胖风险与观看电视的时间成正比,与体育锻炼时间成反比。因此,建议逐步延长儿童的运动时间,控制体重,减少性早熟的发生。
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
经常使用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可能引发儿童性早熟,这主要是由于电视或电脑的强光照可导致褪黑激素水平降低,诱发性早熟。
避免过多接触或摄入含性激素的食品或物品
避免长期服用含有蜂王浆、花粉、鸡胚、蚕蛹或动物初乳等的食品或外用含有雌激素的物品。
母亲孕期慎用含激素的食品及药物,哺乳期尽量避免服用避孕药物。
儿童避免使用含有激素的化妆品。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