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性别特征不明确或出现不匹配情况的一大类疾病的统称
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发育异常
可由基因、酶和激素受体异常,或环境污染、药物等因素所致
多采用内分泌激素替代治疗、手术治疗、心理支持等治疗
定义
性发育异常(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 ,DSD),是指个体的染色体核型、性腺表型以及性腺解剖结构不一致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即当一个人的染色体(决定性别的遗传物质)与他的性腺(如睾丸、卵巢)、生殖器官的外观不匹配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性发育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包括一系列先天的代谢异常和畸形,主要表现为外生殖器的异常。
性发育异常既往又被称为两性畸形,因含有歧视性含义目前已不建议使用。
有时候,也会将性征发育异常(如性早熟、性发育延迟等)称为性发育异常,但本文所述不包括此类。
分类
根据染色体核型不同可将性发育异常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染色体异常型DSD
包括45,X,Turner综合征及各种亚型;47,XXY,
克氏综合征及各种亚型;45,X/46,XY,混合性腺发育不良,卵睾型DSD;46,XX/46,XY,嵌合型,卵睾型DSD。
46,XY型DSD
性腺(睾丸)发育异常
包括完全性腺不发育(Swyer综合征)、部分性腺发育不良、双侧性腺退化、卵睾型DSD。
雄激素合成或作用异常
雄激素合成缺陷,如17-羟化酶缺乏,5α-还原酶缺乏,StAR突变。
雄激素作用缺陷,如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部分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黄体生成素受体缺陷,如 Leydig细胞发育不良或发育不全。
抗苗勒激素及其受体异常,如苗勒管永存症。
其他
46,XX型DSD
性腺(卵巢)发育异常
如卵睾型 DSD、46,XX男性(睾丸型 DSD)、单纯性腺发育不良。
雄激素过多
胎儿先天性基因异常导致的激素合成异常,如21-羟化酶缺乏,11-羟化酶缺乏;胎盘因素,如芳香化酶缺乏,P450氧化还原酶缺乏;母体因素,如黄体瘤,外源性雄激素补充过度等。
其他
如泄殖腔外翻,
阴道闭锁,苗勒管、肾、颈胸体节异常等。
发病情况
有研究表明,每300名活产婴儿中,就可能有1例外生殖器表型性别特征不典型的,但最终检测确认为DSD的患儿,在每5000名活产婴儿中仅有1例。
不同类型的DSD,其发病率各不相同,和种族有较大关系。
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蛋白质异常,以及环境污染、药物等多种因素都可引起性发育异常。
致病原因
性发育包括性染色体的确定、性腺的发育和其他内外生殖器的发育,任何干扰性发育过程的因素都可导致性发育异常,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
内源性因素
包括性腺发育相关基因的异常、类固醇和性激素合成路径中一些重要酶和各类激素受体的异常等,如17-羟化酶缺乏,StAR突变等。
外源性因素
包括环境污染、药物、母体因素等,如怀孕期间暴露于某些有毒物质、辐射等环境因素,母体在孕期使用过量雄激素等。
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可通过产前超声检查、出生后体检或在以后性发育过程中被发现。
主要症状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不同年龄段需要关注的症状也不相同。
新生儿期
新生儿在体检时可能会有如下表现。
明显的生殖器模糊。
女性生殖器特征明显,但有阴蒂增大,阴唇后部融合。
生殖器外观与产前染色体核型诊断不一致,即生殖器外观与预期的性别特征不符。
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及青春期
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及青春期在体检时可能会有如下表现。
生殖器性别特征不明确。
青春期发育延迟或外生殖器表型与抚养性别不一致,如女性青春期阴蒂异常增大。
男性出现乳房女性化。
男性出现周期性的严重血尿。
其他症状
部分患儿可能会存在智力低下、身材矮小、骨骼异常等表现。
就医科室
小儿内科
小儿如出现生殖器异常或模糊、
原发性闭经或女性男性化、男性乳房女性化、男性周期性的严重血尿等情况时,建议及时小儿内科就诊。
内分泌科
出现上述情况时,也可于内分泌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儿童需在家长的陪同下就诊。
就医时,需注意衣着宽松,以便于进行相关检查。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生殖器性别特征不明确?
是否有女性生殖器特征明显,但阴蒂增大,阴唇后部融合?
是否有男性乳房女性化?
男性是否有周期性的严重血尿?
上述症状出现多久了?
病史清单
家族中是否有性发育异常、不孕不育、闭经、隐睾、男性乳房发育等病史?
孕母是否为医学助孕?
孕母是否有黄体瘤病史?
父母是否为近亲结婚?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染色体核型及基因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测定、肾上腺轴功能评估、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和抑制素B测定等。
影像学检查:腹股沟区或盆腔B超、腹部B超。
病理检查:性腺活检。
⽤药清单
近3个月的⽤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依据
病史
本病患者可能存在以下病史。
家族中有性发育异常、不孕不育、闭经、
隐睾、男性乳房发育病史。
孕妇有孕期服用雄激素类药物(如
十一酸睾酮)、为辅助生殖助孕、有黄体瘤等病史。
父母有近亲结婚情况。
临床表现
新生儿患儿可出现明显的泄殖腔外翻等生殖器模糊、女性生殖器特征明显但阴蒂增大、男性生殖器特征明显但有
尿道下裂或小阴茎等。
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及青春期患儿可能出现生殖器性别特征不明确、青春期发育延迟、女性男性化、男性乳房女性化、男性周期性的严重血尿等。
实验室检查
染色体核型及X和Y染色体特异性基因探针检测
用于确认染色体性别。
结果为46,XY为男性,46,XX为女性。
血清性激素水平测定
为最基本的评估指标,包括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催乳素、
孕酮、
睾酮、
雌二醇。
若LH、FSH升高,性激素水平低下甚至测不到,需考虑性腺发育不良可能,可见于Klinefelter综合征、Turner综合征、睾丸退化综合征、无睾症等。
若LH、FSH升高,性激素正常或升高,则可能存在性激素不敏感。
肾上腺轴功能评估
进行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清皮质醇、睾酮、血孕酮、17-
羟孕酮、脱氢表雄酮、
雄烯二酮等检测,有利于排除肾上腺疾病。
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和抑制素B测定
AMH及抑制素B是提示睾丸支持细胞存在的标志物,评估AMH和抑制素B有助于判断睾丸存在及功能。
在双侧隐睾患者中检测不到血清AMH和抑制素B提示睾丸组织缺失。
血、尿类固醇激素检测
有助于类固醇代谢障碍疾病的鉴别诊断,如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激发试验
当基础性激素检测很难鉴别病因时,则需进行激发试验,其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用来检查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激发试验用于检查睾丸间质细胞功能。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腹股沟区或盆腔超声检查用于确定子宫及性腺的结构和位置。
泌尿系超声用于检测肾脏及肾上腺结构。
造影检查
包括泌尿系造影、生殖道造影等检查,但不作为常规,可用于明确尿道、阴道的解剖结构等。
病理检查
性腺活检
若相关实验室、影像学检查无法明确病因及性质,可以考虑进行性腺活检进一步明确。
鉴别诊断
性发育异常需要与其他涉及到生殖器发育和性激素水平变化的疾病进行鉴别。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
相似点:都可能出现生殖器异常发育,如男孩
色素沉着或女孩阴蒂增大。
不同点:CAH主要原因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过程中的酶缺陷导致,可能伴随着电解质失衡,如高血钾、低血钠,通过电解质测定、血清皮质醇水平检测,多可明确诊断。
生长激素缺乏症
相似点:都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第二性征发育不良等表现。
不同点:
生长激素缺乏症主要影响整体生长过程,除了性发育异常外,还可能出现身材矮小、
骨龄延迟等症状。通过血液检测生长激素水平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并结合生长曲线及骨龄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甲状腺功能异常
相似点: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不同点: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主要症状表现在新陈代谢速率的改变,如体重增减、易疲劳等。通过血液检测
甲状腺激素和
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目的:维护男性或女性性器官发育,改善并维持其基本的生理功能。
治疗原则:治疗上要多学科综合治疗,尽量将结构损害降到最低;尽量保留生育功能及性功能;在性器官选择手术上留有余地,为后续抚养性别不能得到患者认同时保留修正的可能。
内分泌激素治疗
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生长发育状况,并根据反应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雄性激素
小阴茎
可以促进小阴茎婴儿的外生殖器生长发育。
青春期前使用低剂量
睾酮需要注意避免潜在的诱导骨龄提前或青春期性发育提前的风险。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给予超过同年龄生理水平的睾酮能够对抗雄激素抵抗效应,但可能会引起男性乳房女性化,必要时需要加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或手术切除乳房。
5α-还原酶的缺乏症
改善5α-还原酶的缺乏导致的男性化不足或DSD患儿男性外生殖器的外观,促进阴茎生长。
常见方式为肌内注射十一酸睾酮,也可局部使用2.5%
双氢睾酮凝胶。
男性青春期发育诱导
男性DSD患者青春期诱导一般从12岁开始,常用的有
丙酸睾酮、十一酸睾酮。
雌激素
女性青春期发育诱导
可以促进女性第二性征发育,促进骨生长改善身高,促进骨矿物质沉积、改善骨密度以及促进心理健康。
性染色体异常DSD
推荐雌激素诱导青春期的起始年龄为12岁,2年内缓慢增加剂量,使骨骺闭合前身高生长最大化。
46,XX/46,XY、嵌合型、卵睾型DSD患者性别的分配主要取决于外生殖器的功能状态,若按女性抚养,可参照其他女性DSD患者雌激素替代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
恢复生殖器功能可完成成人后性交。
降低泌尿生殖道异常相关的风险,如泌尿系感染,潜在的上尿路损害和尿失禁。
避免尿液、血液在阴道和子宫聚集。
避免青春期女性发生男性化及男性乳腺发育
避免不典型生殖器带来的耻辱,满足患儿父母尽可能以最好的状态抚养孩子的心情。
男性外生殖器整形
与
尿道下裂修复相似,可对3个月以上健康儿童进行外生殖器男性化修复,但考虑到麻醉风险、局部发育情况等因素,通常推荐在1岁后进行手术。
包括阴茎伸直、尿道成形、矫正阴茎阴囊转位、矫正阴囊对裂、将睾丸固定于阴囊内,部分性腺切除或缺失的患儿青春期后可行睾丸假体植入。
女性外生殖器整形
重建一个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女性外生殖器外观。
包括阴道成形手术、阴蒂成形术。
注意事项
对于外生殖器发育畸形的患儿应尽早诊治,合理、尽早的选择性别并采取相应手术方式,避免青春期后性别模糊对患者心理产生的影响。
在治疗时首先要考虑社会性别和心理性别,父母对孩子的性别识别和培养等因素。
心理支持
可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性发育异常的相关知识,使其了解该病,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承受力。
需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可耐心回答其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
治愈情况
性发育异常的治愈情况因个体和病因的不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一些患者在经过适当的治疗后,生活质量和性功能可以得到显著改善,而另一些患者则能部分改善。
显著改善
对于一些DSD患者,通过内分泌激素替代治疗、手术矫正和心理支持等措施,患者的生殖器官发育和性功能可得到显著改善。
例如一些雄性化女孩(具有XY染色体但表现为女性生殖器官)通过内分泌激素替代治疗,可促进第二性征发育,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部分改善
某些DSD患者在治疗后的症状仅能得到部分改善。
例如,Turner综合征患者通过内分泌激素替代治疗可以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形成,但可能仍然存在生育障碍以及需要长期内分泌激素替代治疗等问题。
预后因素
诊断和治疗时机:及时准确地诊断并开始治疗,有利于提高预后状况。延误诊断或治疗可能导致生殖器官发育受损、生长发育迟缓等不良结果。
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改善预后十分重要,可以选择内分泌激素替代治疗、手术治疗等。
心理健康:性发育异常患者的心理状况对预后有很大影响。积极的心态、良好的心理支持以及心理辅导对患者恢复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危害性
DSD患者可能会出现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如生殖器模糊、睾丸或卵巢发育异常等,可能影响患者的性功能和生育能力。
DSD患者可能会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如自卑、抑郁、焦虑等。这些心理问题可能影响到个人的社交、学习成绩以及职业发展等方面,导致社会适应能力降低。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均衡饮食:保持膳食均衡,确保充足的营养和能量摄入。
避免激素类食品:尽量避免食用含有大量激素的食品。
控制盐分摄入:部分DSD患者可能伴有肾上腺功能异常,此类患者应限制食盐摄入。有的患者可能需要增加盐分摄入,如一些CAH患者。
生活管理
定期就诊:DSD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和随访,以便时刻关注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合理用药:在医生指导下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如患者需要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需严格遵循医嘱。
体育锻炼: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游泳、瑜伽等,促进生长发育。
心理支持
心理咨询:根据需要,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心理辅导,以提高自我认识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家庭支持:亲友和家庭成员应给予DSD患者关爱、支持和理解,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并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
交往与社交:DSD患者应努力结交朋友、参加社交活动,结识志同道合的人,促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生殖器官的发育及性功能状况,如有无月经、是否正常勃起、射精等。
注意观察有无出现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
注意观察身高是否低于平均年龄的水平。
注意观察有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变化。
随诊复查
定期随诊复查有助于病情恢复,监测长期的药物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等。随诊的时间需遵医嘱。
复查时需要做的检查项目包括性激素检查、尿液检查、B超等。还需要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和评估,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需要。
预防
DSD虽然不能完全预防,但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风险,各类人群的预防措施如下。
女性备孕前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摒弃不良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合理饮食和充足睡眠。
遗传咨询:如果家族中存在DSD或其他
遗传性疾病史,建议在怀孕前进行遗传咨询,了解风险并评估生育策略。
确保营养摄入:孕前补充叶酸等营养素。
孕期预防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吸烟、喝酒,保持合理饮食和充足睡眠。
及时产检:按照医生建议进行定期产检,关注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控制用药:孕期避免随意使用药物,如必须用药,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性发育的药物。
留意环境因素:尽量避免长时间接触高温、辐射、化学物质等有害环境。
新生儿期预防
新生儿疾病筛查: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以便尽早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干预。
观察生长发育:关注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如生殖器官发育、生长速度等,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一般人群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等。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全身体检,尤其注意生殖系统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尽早就医:如出现可能与性发育异常相关的症状或体征,尽早就医、请教专业医师。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