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硬化病又称为
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硬肿病、寒冷损伤综合征,一般由于寒冷损伤、感染或者早产引起的一种综合征。以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肿为特征。多发生在寒冷季节,常见于重症感染、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可继发
肺出血、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可致死亡。
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相对低下,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嫩、血管丰富,容易散热。棕色脂肪是新生儿体内特有的组织,它的代谢是新生儿在寒冷环境中急需产热时的主要能量来源,而饥饿时的能量来源是白色脂肪,如周围环境温度过低,散热过多,棕色脂肪容易耗尽,体温即会下降,新生儿严重感染时体温也会不升,这些情况下皮下脂肪都容易凝固而变硬,同时低温时周围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易发生水肿,结果产生硬肿。
新生儿硬肿症多发生在出生后7~10天,婴儿体温不升,可在35℃以下,重症者甚至低于30℃,体核温度(肛温)可能低于体表温度(腋温),皮肤和皮下组织出现硬肿,皮肤呈浅红或暗红色,严重循环不良婴儿可呈苍灰色或青紫色。硬肿首先出现在下肢、臀部、面颊和下腹部,然后至上肢和全身。有时只硬不肿,而皮肤颜色苍白,犹如橡皮,范围较局限,只影响大腿和臀部,常发生在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硬肿症。重型患者可发生休克、肾功能衰竭、
肺出血和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1.血常规
血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
中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或降低。若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或减少者,提示预后不良。
2.DIC筛选试验
对重度硬肿症拟诊DIC的新生儿应作以下6项检查:①血小板计数:常呈进行性下降,部分患儿血小板计数<100×10
9/L。②
凝血酶原时间:重症患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生后日龄在4天内婴儿≥20秒,日龄在第5天及以上婴儿≥15秒。③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5秒。④血浆
凝血酶时间:新生儿正常值19~44秒。⑤
纤维蛋白原<1.17g/L(117mg/dl)可诊断,<1.6g/L(160mg/dl)有参考价值。⑥3P试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生后1天正常新生儿的65%纤溶活力增强,可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故3P试验可以阳性,24小时后仍阳性则不正常,但DIC晚期3P试验可转为阴性。
3.血气分析
由于缺氧和
酸中毒,血pH值下降。PaO
2降低,PaCO
2增高。
4.血糖
常降低,可有肌酐、非蛋白氮增高。
5.超微量红细胞电泳时间测定
由于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
部分病例有心电图改变,表现为Q-T延长、低血压、
T波低平或S-T段下降。
1.病因治疗
硬肿症患儿,多有感染、缺氧、
酸中毒等因素,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
2.改善微循环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可酌情用0.9%
氯化钠溶液扩容,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液体维持。
3.抗凝治疗
4.复温
有低体温者,需要放置在预热的温箱中进行恢复患儿的体温至正常。
5.营养支持
保证供应足够的热卡和液体,低温时婴儿的心肾功能降低,输液量不宜过多。低血糖新生儿应适当提高
葡萄糖的进入量。
6其他.药物
心肾功能较差小儿可给多巴胺和多巴酚胺等心血管活性药物。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硬肿症应用抗生素尤其重要,尽可能少用肾脏毒性药物,不宜用广谱抗生素。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