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

更多功能

新生儿败血症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
常有反应差、嗜睡、少吃、少哭、少动、发热、体重增长缓慢等表现
由病原体感染导致,最主要为细菌
以药物治疗为主,结合对症支持和维护器官功能的综合治疗措施
定义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新生儿是指从脐带结扎到出生后28天内的婴儿。
分型
根据疾病发生时间,可将新生儿败血症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于出生后7天内起病。
感染通常发生在出生前或出生时,多由母亲经胎盘或生殖道垂直传播引起。
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常伴有肺炎,起病急、进展快,多器官易受累,病死率较高。
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
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LOS)于出生7天后起病。
感染通常发生在出生后,多由居住环境内的人员之间的水平传播导致。
病原菌以葡萄球菌、机会致病菌为主。
常伴有脐炎、肺炎等局灶性感染,病死率低于早发型。
发病情况
新生儿败血症整体发生率占存活新生儿的4.5‰~9.7‰,病死率为5%~10%。不同类型之间有差异。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
整体发生率为(1~4)/1000个活产儿,出生体重越低,发生率越高。
在出生体重>2500克的新生儿中,发生率为0.57‰。
出生体重在1500~2500克的新生儿中,发生率为1.38‰。
在出生体重<1500克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发生率高达10.96‰。
病死率较高,可达5%~20%。
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
在出生胎龄<28周的早产儿中,发生率超过1/3。
在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000克)中发生率为30%~40%;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发生率越高。
病死率低于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