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计数是用仪器检测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总数
用于辅助诊断感染、白血病等疾病,并用于评估疗效
指标升高与感染、创伤、白血病等有关;指标降低见于放化疗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检查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咨询医生,必要时进一步行C反应蛋白、骨髓细胞学检查等
定义
白细胞计数是血常规里的一项检验指标,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总数。
常用于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白血病等。
白细胞为一大类细胞,是人体的防护卫士,可破坏和杀灭入侵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
成人 (4~10)×109/L
6 个月至2 岁(11~12)×109/L
新生儿 (15~20)×109/L
温馨提示
当白细胞计数高于30×109/L,或低于2×109/L,应高度重视,及时到血液科检查排除血液疾病。
不同仪器不同地区参考范围可能不同,具体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指标升高
白细胞总数高于参考值上限称为白细胞计数高,血常规报告单常用“↑”标识。
一般情况下,成人高于10×109/L,6个月至2岁儿童高于12×109/L,新生儿高于20×109/L(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原因
白细胞计数高的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生理性原因
孕妇:女性在妊娠末期白细胞数波动于(12~17)×109/L之间,分娩时可高达34×109/L。
婴幼儿:新生儿白细胞数较高,一般在15×109/L左右,婴儿期维持在10×109/L左右。
饱餐或饥饿、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疼痛均可使白细胞升高,下午白细胞数稍高于早晨。
病理性原因
常见疾病:最常见于急性感染、化脓性炎症,如肺炎、中耳炎、扁桃体炎、阑尾炎等,通常会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
其他情况:也可见于应激反应、急性中毒、急性出血、白血病及某些恶性肿瘤等。
危害
白细胞明显升高时会出现白细胞瘀滞,增加血栓及出血风险,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头晕、言语不清等症状。
引起白细胞升高的疾病如感染、白血病等,可出现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诊疗建议
生理性波动
孕妇在生产结束后会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儿童在6岁后白细胞会逐渐接近成人水平,不需要过度关注。但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可能伴随有感染,需要就诊治疗。
建议检查前尽量平稳情绪,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对白细胞计数的干扰。对于监测疗效的人群,注意避免生理性因素干扰,在固定时间抽血检查。
病理状态
如果体检发现或偶然发现,无其他症状,可就诊血液科,明确病因。
对于有发热等症状的患者,医生如果高度怀疑感染,可能会进一步完善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或使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如果怀疑有血液疾病,医生会建议完善骨髓细胞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检查。明确诊断后,使用化疗药物、靶向药物等进行治疗。
经规范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会逐渐下降,恢复至正常;如果已经明确诊断,治疗后白细胞计数没有下降,提示治疗无效,需要更改治疗方案。
饮食不具有降低白细胞的作用。可清淡、均衡、多样化饮食,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
指标降低
白细胞总数低于参考值下限称为白细胞计数低,血常规报告单常用“↓”标识。
一般情况下,成人低于4×109/L,6个月至2岁儿童低于11×109/L,新生儿低于15×109/L(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原因
常见疾病:最常见于病毒感染,如流感、重症肝炎等,伤寒、副伤寒、
疟疾等白细胞也会降低。
危害
白细胞低,导致身体的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因此在检查治疗期间,出入公共场所或人多密集地方时需要佩戴口罩,尽量避免接触患有感冒或其他传染性疾病的人。
诊疗建议
如果体检发现或偶然发现,无其他症状,建议就诊血液科,医生可能会进一步完善骨髓细胞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检查,明确诊断。
病毒引起的白细胞低,医生可能开具
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怀疑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完善
自身抗体等检查。
放化疗引起白细胞低者,停止治疗后白细胞一般可恢复至正常,也可能会使用升白细胞药物进行治疗。
规范治疗有效时,白细胞计数会逐渐上升,恢复至正常;如果已经明确诊断,治疗后白细胞计数没有上升,提示治疗无效,需要更改治疗方案。
饮食不具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清淡、均衡、多样化饮食可为机体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