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小儿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全身性淋巴结病,常有多种组织器官损害。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小儿内科、血液内科
临床症状
高热、消瘦、乏力、
淋巴结肿大、
皮疹、
肝大、脾大等。
危害
可发生肺炎、
败血症、肾功能衰竭等,甚至危及生命;部分患儿可发展为
淋巴瘤。
并发症
肺炎、败血症、肾功能衰竭等。
检查
血常规、血涂片、骨髓涂片、免疫学检查、X线片、病理学检查、染色体、DNA分析等。
诊断
根据高热、乏力、淋巴结肿大及病理学检查做出诊断。
治疗原则
应用免疫抑制剂,必要时进行化疗。
治愈性
积极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饮食建议
为患儿提供均衡膳食。
典型症状
1.一般表现多数有不规则或持续发热,以
高热为多,伴多汗、贫血、关节痛、消瘦、乏力、食欲不振。2.
淋巴结肿大全身性或局限性淋巴结肿大为另一特征,可累及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和(或)腹腔淋巴结,偶有压痛。3.
皮疹皮疹可为首发症状,可为红色斑丘疹、荨麻疹、紫癜。4.
肝大脾大可有轻到中度肝大和脾大。
诊断依据
1.高热、消瘦、乏力、淋巴结肿大、皮疹、肝大、脾大等。2.血常规显示
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白细胞增加,
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少数患儿外周血可见免疫母细胞;骨髓涂片可见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免疫母细胞增多。3.免疫学检查显示多数呈克隆Ig增高,部分为单株(IgG或IgM)增高。4.淋巴结病理学检查常是确诊依据,特征为以免疫母细胞为主的免疫活性细胞增生浸润,正常淋巴结结构破坏或消失;小血管显著增生,以皮质旁区最显著;嗜酸性无定型物质沉着于浸润细胞间。5.胸部X线片可有肺部浸润及
胸腔积液。6. 基因重排阳性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实为淋巴瘤,可归类为“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样淋巴瘤”;基因重排阴性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可能为良性增生,亦有可能处于未发生基因重排的交界性阶段,随着时间发展可能发生基因重排演变为淋巴瘤。本病可能处于良性淋巴结病与
恶性淋巴瘤的中间状态,可看作是淋巴瘤的前期表现。
治疗方针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近年亦有免疫抑制剂、
血浆置换等,短期治疗效果较满意,但复发率高,预后差别也很大。无效或复发患儿可进行化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可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
放化疗
化疗适用于对激素反应不佳或复发病例。
预后情况
多数预后不良,常呈进行性加重,可因肺炎及
败血症等继发感染而死亡,或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或缓解后病情有恶化,部分患儿可转化为
恶性淋巴瘤。
日常护理
1.环境创造有利于患儿休息的环境,保证患儿睡眠。2.预防感染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被,避免受寒;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3.心理护理家长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调理
为患儿提供平衡膳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