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急性或慢性溃疡
主要表现为腹痛、呕血、便血、消化不良等
有害因子的损害和胃肠道黏膜屏障受损使黏膜持续受损而发生溃疡
主要采取一般治疗及药物治疗
定义
小儿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急性或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
十二指肠溃疡。
小儿消化性溃疡可出现腹痛、呕血、便血、消化不良等症状。
分类
根据溃疡发生区域分类
小儿胃溃疡:溃疡主要发生在胃部。
小儿十二指肠溃疡:溃疡主要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
根据病程分类
急性溃疡:应激、药物、创伤等原因引起的胃十二指肠急性溃疡。
根据病因分类
原发性溃疡:通常病因不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不当等有关。
继发性溃疡:病因明确,可由应激、药物、严重感染、其他器官衰竭等引起。
发病情况
目前国内外对于小儿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尚无明确统计数据。
急性、继发性溃疡常见于婴幼儿,通常有明确的原发疾病,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慢性、原发性溃疡常见于年长儿,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男孩多于女孩,可有家族史。
致病原因
胃酸和
胃蛋白酶对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有侵袭作用,当浓度过高时可造成黏膜损伤形成溃疡。
各种攻击因子可造成黏膜上皮和血液循环受损,正常的屏障功能被损害,发生黏膜缺血、坏死,出现溃疡。
幽门螺杆菌可损害胃黏膜上皮、抑制胃酸分泌等,造成黏膜损伤发生溃疡。
部分儿童的父母、兄弟姐妹患有
消化性溃疡,其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也与幽门螺杆菌发生家庭聚集有关。
外伤、手术、暴饮暴食、服用对胃肠黏膜有刺激的药物等可造成黏膜损伤发生溃疡。
诱发因素
暴饮暴食、大量进食过冷、过热、油炸、粗糙的食物可能诱发
胃黏膜损伤。
考试、家庭环境恶劣等造成持续的紧张状态。
写作业、玩游戏等造成睡眠不足。
高危因素
父母或兄弟姐妹有消化性溃疡病史。
发病机制
胃酸、胃蛋白酶、药物、幽门螺杆菌等侵袭因子可对胃和十二指肠黏膜造成损害,而当黏膜自身血流量、细胞更新、黏液-重碳酸盐屏障、黏膜屏障等防御因素不能抵御此类伤害时,黏膜会持续受损而发生溃疡。
主要症状
腹痛
疼痛主要发生在上腹部、脐周。
疼痛性质主要为胀痛。
年龄较小者不能表达自觉症状,可能会描述腹部不适或长时间哭闹。
暴饮暴食、大量进食过冷、过热、油炸、粗糙的食物可能加重疼痛。
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以原发性
十二指肠溃疡多见,饥饿时或夜间疼痛可加重。
消化不良
消化性溃疡导致摄入的食物无法被正常消化吸收,可引起腹胀、食欲缺乏等症状。
其他症状
反酸:胃酸分泌过多的儿童可出现反酸,口内可闻到酸臭味。
呕吐:可发生在进食后,呕吐物为食物。
并发症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较多时会出现呕血,血液可掺杂奶液或食物。
血液与大便混合后排出可为黑便或暗红色血样粪便。
消化道穿孔
溃疡穿透胃、十二指肠壁时,发生穿孔。
表现为剧烈腹痛,并向背部或左右上腹部放射。
幽门梗阻
溃疡反复发作导致胃十二指肠进出口狭窄或变形,食物不能进入肠道而发生梗阻。
表现为呕吐宿食、腹胀、上腹胀痛等。
就医科室
小儿内科
如果儿童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呕血、便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急诊科
如果儿童出现大量呕血、剧烈腹痛等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或到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家长应记录儿童出现症状的频率、持续时间、严重情况等,以供医生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孩子是否有腹痛、恶心、呕吐、呕血、便血、腹胀等症状?
上述症状持续多久了?
腹痛是在进食后出现还是饥饿时出现?
孩子最近学习压力大吗?
饮食是否有偏好,如暴饮暴食?
病史清单
孩子是否为早产儿?
出生后是否患有窒息、
败血症、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
最近是否有服用药物?具体药物是什么?
检查清单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粪便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
诊断依据
病史
儿童可为早产儿。
儿童可有窒息、
败血症、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病史。
儿童可有服用非甾体消炎药等用药史。
家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人员。
儿童近期出现过应激状态如严重感染、手术、外伤、精神创伤等。
临床表现
儿童可有反复发作的腹痛、夜间痛醒、进食后呕吐、不明原因的呕血和便血等症状。
部分儿童体格检查时可出现脐周或上腹按压痛。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粪便检查
若隐血试验为阳性,提示存在
消化道出血,根据粪便的颜色可初步判断出血部位。
幽门螺杆菌检测
用于判断儿童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检查。
13C尿素呼气试验属于非侵入性检测
幽门螺杆菌的首选方法。
内镜检查
内镜可直观观察到胃十二指肠黏膜的形态,可确定溃疡的位置、数目、形状和分期。
内镜是诊断小儿消化性溃疡最可靠的方法。
内镜检查时需要空腹,检查前需要遵医嘱禁食,全麻下检查的儿童醒后暂时避免剧烈活动,麻醉药效过后可进食温凉流质食物。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适用于有内镜检查禁忌证的儿童,判断有无溃疡。
空腹喝下
硫酸钡后进行胃肠道造影,X线显示壁龛或龛影提示存在溃疡。
对
幽门梗阻者需要解除梗阻后再进行造影检查,术后注意观察硫酸钡排出情况。
分期
小儿消化性溃疡内镜下分为活动期(A)、愈合期(H)、
瘢痕期(S)。各期又分为两个阶段,即A
1、A
2、H
1、H
2、S
1、S
2期。
A1期:溃疡底部有厚苔、周边黏膜隆起明显,可伴有出血或血痂。
A2期:溃疡底部有厚苔、周边黏膜隆起减轻,无活动性出血,出现少量再生上皮。
H1期:溃疡缩小,苔变薄,周围上皮再生形成红晕,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H2期:溃疡进一步愈合,溃疡底部少许白苔。
S1期:溃疡白苔消失,中央充血,瘢痕呈红色,又称红色瘢痕期。
S2期:瘢痕部无充血,与周围黏膜近似,又称白色瘢痕期。
鉴别诊断
急慢性胃炎
相似点:都会出现腹痛症状。
不同点:内镜下可见到消化性溃疡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中央有灰白色苔状物的病灶,急慢性胃炎无此特征。
肠套叠
相似点:都会出现便血。
不同点:
肠套叠便血多为果酱样大便,消化性溃疡出血多为柏油样便,需要通过内镜检查明确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尽快修复溃疡,药物治疗是主要方法,必要时使用手术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和消除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复发,并预防并发症。
一般治疗
儿童如有出血或呕吐严重时需要禁食,防止病情加重。
饮食应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避免饥饿。
儿童应保证睡眠,避免熬夜、睡眠不足。
避免过度精神紧张,适当舒缓压力。
失血严重时应及时输血。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抑制胃酸药物
可抑制胃酸分泌或中和胃酸,缓解症状,加速溃疡愈合。
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腹泻、上腹痛、便秘等,少数可出现肝功能损伤。长期使用此类药物还可能会增加感染,骨折和过敏的风险。
胃黏膜保护剂
可在胃内形成一层保护膜,增强胃黏膜的屏障作用,使胃黏膜不受胃酸和
胃蛋白酶的侵蚀。
枸橼酸铋钾可能造成急性肾衰竭、神经系统损害等不良反应,如长期大剂量使用,需要监测血铋。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目前推荐使用1种质子泵抑制剂+1种铋剂+2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常选择的抗生素包括
克拉霉素、阿莫西林、
甲硝唑等。
常选择的质子泵抑制剂包括
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常选择的铋剂包括枸橼酸铋钾、果胶铋等。
消化性溃疡儿童如果检测到
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疗程为10天或14天,应足量、足疗程、选择敏感药物服药,避免不能一次性根除,甚至发生耐药。
手术治疗
内镜下手术
适用于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的
消化道出血或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儿童。
可在内镜下喷洒止血药物、注射止血、电凝止血、使用硬化剂和组织黏合剂、激光光凝血、微波止血、钛夹止血等。
内镜下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
出血倾向严重、凝血机制很差、休克、患有严重的心脏器质性疾病等行内镜治疗可能造成危险,不宜行内镜治疗。
开腹手术
内镜下治疗无效、怀疑溃疡穿孔、瘢痕性幽门梗阻等情况可考虑开腹手术治疗。
术后可能发生出血、胃瘫、
倾倒综合征、碱性反流性胃炎等并发症。
治愈情况
小儿原发性
消化性溃疡轻者有自愈的可能,经过治疗可以治愈,但长时间未能自愈者如不进行规范治疗有加重的可能。
多数儿童经过治疗可以痊愈。少数儿童如发生
消化道出血、穿孔,可能会发生休克,甚至死亡。
危害性
儿童患有消化性溃疡时,可因长时间消化不良和出血导致身体发育不良,表现为体重不增、瘦弱等。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三餐时间宜规律,婴幼儿在两餐之间可增加健康的零食,如水果、酸奶等。
不宜食用过咸、过辣、高糖食物,减少腌制食品、烧烤食品的摄入,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
存放时间太长或存放不当的食物要及时丢弃,避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物。
过于坚硬的食物要炖烂、煮熟后才能食用。
生活管理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规律的作息,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
烟雾中存在损害消化道的有害物质,避免让小儿接触二手烟,防止对身体造成伤害。
随诊复查
停用治疗药物1个月后可以复查。
可在门诊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检测。
预防
就餐时应保持分餐制,使用公筷,减少儿童感染
幽门螺杆菌的机会。
不要将咀嚼后的食物喂给婴幼儿,建议餐具分开使用,尤其是
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
避免给儿童过大的压力,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快,减少
心理应激。
合理用药,对于容易引起胃黏膜损害效果的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必要时更换药物或停药。
有
消化性溃疡家族史的人群,要关注儿童身体情况,发生不适及时就医。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