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无菌性脑膜炎综合征又称浆液性脑膜炎,是指具有脑膜刺激症状,脑脊液细胞轻度或中度增多,但脑脊液中找不到细菌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象,是多种病毒性神经系统感染的常见表现。儿童多发。起病可缓可急,伴厌食、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咽痛、
肌痛等症状。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儿科、感染科、神经内科
别名
淋巴细胞性脑膜炎
临床症状
起病可缓可急,伴厌食、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咽痛、肌痛等症状。发热一般为中等度,平均4~6日热退,有时热退又可重起,呈双相热型。一般无严重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如瘫痪、昏迷、惊厥持续状态。
危害
并发症
检查
诊断
发病季节,流行病学和某些病状可提供诊断线索,如无菌性脑膜炎同时有皮肤
斑丘疹可能是埃可病毒感染,同时有
流行性肌痛可能是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确定诊断要靠病毒学和血清学检查。
治疗原则
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和防治并发症。
治愈性
本病征及时确诊,适当的治疗,治愈率较高,多无合并症。
饮食建议
饮食宜低脂、高纤维,富有营养。
病因
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是本病征常见致病原,曾在世界各地引起数次大流行。其次是
腮腺炎病毒。也可以由某些非感染因素所致。
流行病学
本病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多。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
典型症状
起病可缓可急,患儿伴厌食、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咽痛、
肌痛等症状。发热一般为中等度,平均4~6日热退,有时热退又可重起,呈双相热型。大多病起1~2天内出现
脑膜刺激征。
诊断依据
发病季节,流行病学和某些病状可提供诊断线索,如
无菌性脑膜炎同时有皮肤
斑丘疹可能是埃可病毒感染,同时有
流行性肌痛可能是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确定诊断要靠病毒学和血清学检查。脑脊液、血中分离出病毒意义很大。病初和病后2~3周两次取血做血清抗体测定,效价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意义。
治疗方针
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和防治并发症。抗感染治疗可明显缩短病程和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有惊厥者应给予镇静剂。若
无菌性脑膜炎综合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应给予特效的抗生素治疗。若是病毒引起的应使用抗病毒药物,早期还可使用
干扰素。动物实验证明激素可加重
肠道病毒感染,故不主张用激素。
其他治疗
注意休息、营养,对体弱年幼小儿,支持疗法也很重要。加强护理,防治继发感染。
预后情况
本病征及时确诊,适当的治疗,预后较好,多无合并症。留有后遗症的极少见。远期随访有些患儿有学习困难、行为异常、复发性惊厥。
日常护理
1.绝对卧床休息,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做好皮肤护理及精神护理,有精神症状的患儿,应有家属陪护。2.
高热患儿做好高热护理,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进行物理降温,补充足够水分和热量。
饮食调理
宜食用低脂、高纤,富有营养、易消化食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