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完整型
肺动脉闭锁指右心室流出道完全梗阻,但室间隔完整。在先心病中的发生率低于1%。根据右心室与肺动脉的连接情况分两类:第一类,右心室流出道存在,肺动脉瓣组织发育畸形为无空洞的隔膜;第二类,右心室流出道漏斗腔消失呈肌性闭锁。
这种先天性畸形多单独涉及肺动脉瓣闭锁,应该与
肺动脉闭锁合并圆锥动脉干畸形区别,与伴有主动脉右位和转位的复杂畸形(比如肺动脉闭锁合并
室间隔缺损,伴或不伴大动脉转位)不同,圆锥动脉干的不均等分隔,为该类畸形肺动脉通道发育不良的根本原因。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有可能是出生前炎症过程或血流动力学改变所致。
肺动脉供血依赖于动脉导管,出生后数小时内出现中心性发绀,随着动脉导管功能性关闭,发绀逐渐加重。高度扩张的右心室压迫肺脏使之不同程度的发育不良,导致呼吸困难、呼吸急促,体格检查可见心尖向左侧移位,心尖搏动呈抬举样,第1、第2心音呈单一音,因
三尖瓣关闭不全,胸骨左下缘可闻及全
收缩期杂音,胸骨左上缘闻及
动脉导管未闭所产生的短促、柔和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静脉输注前列腺素E
1、E
2后,导管杂音增强。极少数患者由于心房间通道狭小及低心排血量发绀明显,伴有脉搏减弱,肝脏肿大。
1.胸部X线检查
心影增大,重度
三尖瓣关闭不全者,心影增大明显,心影占据大部分胸腔,肺野清晰,肺血管纹理减少。
特征性表现为电轴左偏,左心室占优势,右心室低电压,右心房增大,因
三尖瓣闭锁及左心室双入口所致。ST-T段改变,常提示有不同程度的心内膜下缺血。
3.超声心动图
剑突下切面,二维超声及脉冲多普勒可充分显示双心房间异常交通,胸骨旁及心尖四腔切面可显示三尖瓣大小、形态学改变及
反流严重程度。
4.心导管检查
手术或经导管右心室减压术前,应先行心导管和
心血管造影检查,以判断有无心室
冠状动脉瘘或冠脉狭窄或中断。血流动力学显示右心室舒张期压力等于或大于体循环压力。亦可用于房间隔球囊切开等治疗性目的。
5.CT和磁共振(MRI)检查
一般在手术后作CT和MRI检查。MRI图像可较好地显示手术后
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完整的右心室发育的大小和右室心肌的厚度,并可进行随访比较。
6.心血管造影检查
心室内压较高的患儿,心血管造影是确立诊断的重要依据。
根据患儿发绀的发展程度,伴有
代谢性酸中毒,呼吸困难,胸骨左下缘可闻及
收缩期杂音,动脉血氧饱和度低,胸片示肺纹理减少及超声、右室、左室造影检查结果可以确诊。
1.内科治疗
主要是纠正缺氧和酸中毒,静脉输注前列腺素E
1、E
2保持动脉导管持续开放。
代谢性酸中毒患儿,及严重低氧血症的新生儿,可静脉滴注碳酸氢盐,正压通气及肌肉松弛,有助于使高危新生儿病情稳定。
2.外科治疗
通常需分期手术。
(1)球囊房间隔成形术 仅用于少见的严重的限制性房隔所致的心搏出量过低,和严重的
低氧血症。冠状动脉异常者,禁忌做右心室减压术。术前行
心导管检查时,球囊房隔成形术应同时进行。右心室非常小或冠脉灌注依靠体循环右室压差维持时,可行
单心室修补术。
(2)经心室肺动脉切开 可建立右心室肺动脉持续血流。打开肺动脉瓣膜及跨瓣补片可扩大流出道;如右心室发育好,在打开右心室流出道后,向前的肺动脉血流通常是足够的。动脉导管可在手术中被结扎或等待术后自然关闭。少数患者若左侧导管未结扎,大量的分流可导致严重的
心力衰竭和体循环减少,此时需行二期动脉导管结扎术。
(3)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 如右心室较小,顺应性差,则需在术后数天到2~3周内,连续静脉输入前列腺素E1、E2,保持动脉导管持续开放。连续静脉输入前列腺素E,2~3周后,如肺循环仍依赖导管供血,便需行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
(4)体肺动脉分流术 如有参与的肺动脉流出道狭窄均需进一步治疗。如患者存在严重的低氧血症,还需行体肺动脉分流术,以增加肺动脉血流。
(5)球囊肺动脉瓣环切开术 重复进行球囊肺动脉瓣环切开术,可有效缓解部分流出道的梗阻,或用补片扩大肺动脉以减轻梗阻。
(6)球囊封闭 当右心室的功能不足以维持肺循环时,用暂时的球囊封闭心房间的交通,以保证
心输出量和右心室压力。
(7)双向肺动脉连接 对于开放流出道后右心室很小的患者,可采用双向肺动脉连接,完成一个半心室的修补。
(8)右心室减压或血栓成形术 右心室依赖性冠状动脉循环者,应行右心室减压或血栓成形术。球囊房隔成形术也可考虑。初期手术可以是体肺动脉分流,以保证体循环的
氧分压。对于大多数此类患者,
单心房修补是最后的措施。
(9)体肺动脉分流术,改良fontan分流术和
心脏移植 少部分三尖瓣严重发育不良或ebstein畸形患者,右心大而壁薄,压力低。暂时缓解方法包括体肺动脉分流术,改良fontan分流术和心脏移植。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