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贫血

更多功能

小儿贫血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一种儿童时期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值的血液疾病
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头晕、乏力、甲床发白等
致病原因与造血物质缺乏、造血功能障碍、感染、红细胞结构缺陷、失血等有关
需明确病因,去除致病因素,常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
定义
小儿时期,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容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即被称为小儿贫血。
但是,由于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容量测定操作技术复杂、重复性差,而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循环血液红细胞容量的减少。
所以在临床上,凡是循环血液中单位体积内的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任一数值低于正常值者,即称为贫血。
分型
根据病因分类
可分为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不足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3种类型。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性贫血
原因较多,其中因造血物质缺乏引起的营养性贫血发病率较高,主要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感染、中毒、疾病等也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常见类型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性及炎症性贫血、慢性肾病所致贫血、铅中毒所致贫血、癌症性贫血等。
溶血性贫血
由红细胞内在异常或红细胞外在因素引起。
常见类型包括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病、新生儿溶血症、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失血性贫血
包括急性失血和慢性失血引起的贫血。
根据贫血严重程度分类
按外周血红细胞和/或血红蛋白含量可将小儿贫血分为4度。
贫血严重程度除新生儿外血红蛋白浓度(g/L)新生儿血红蛋白浓度(g/L)红细胞(×1012/L)
轻度90~120(6岁以上)\n90~110(6岁以下)120~1443~4
中度60~9090~1202~3
重度30~6060~901~2
极重度<30<60<1
按红细胞形态分类
根据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计算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将贫血分为4类。
类型MCV(fl)MCH(pg)MCHC(g/L)常见疾病
大细胞性贫血>94>32320~380巨幼细胞贫血、伴网织红细胞大量增生的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肝疾病
正常细胞性贫血80~9428~32320~380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80<28320~380铅中毒所致贫血、感染性及炎症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0<28<320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