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匹克隆片是一种镇静催眠药,能够促进快速入睡,保持慢波睡眠,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夜间惊醒及早醒次数,起到镇静、催眠的功效。
适应证
本品用于成人严重睡眠障碍的治疗,如短暂性失眠症和短期失眠症。
药物起效时间
本品口服后迅速被吸收,一般口服1.5~2小时后体内佐匹克隆含量达到最大浓度,在此之前药物已经开始起效。
药物维持时间
本品每日临睡前用药一次,有效药物浓度可维持5~10小时。但需要注意,本品不可长期用药,治疗持续时间应该尽可能短,否则会增加药物滥用和依赖性风险。
药物联用
本品为二类精神药品,且有一定成瘾性和依赖性,与其他药物联用需格外谨慎,需要专业医师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评估后做出决定,患者不能自行决定联用哪些药物,以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等后果。
艾司唑仑片和佐匹克隆片哪个好?
艾司唑仑片和佐匹克隆片都属于镇静安眠类药物,但从药物分类、作用特点等方面有所不同。
分类:艾司唑仑属于苯二氮䓬类,佐匹克隆属于非苯二氮䓬类药物。
作用特点与适用人群:艾司唑仑半衰期为10-24小时,属于中效果的镇静类药物,适合于入睡及睡眠维持困难的患者,对焦虑性失眠患者的疗效较好。
佐匹克隆的半衰期为5小时,属于短效类镇静药,催眠作用与艾司唑仑类似,适用于入睡及睡眠维持困难。尤其对于年轻患者和女性患者可缩短主管睡眠潜伏期。
安全性方面:佐匹克隆对正常睡眠结构破坏较少,比艾司唑仑更安全,日间镇静和其他不良反应较少。艾司唑仑由于作用时间长,次晨残留的镇静作用较强,即次日早上或上午可能还会有乏力、嗜睡的情况,佐匹克隆这方面的情况较少。
综上,服用药物时,均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选择应用,不可自行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佐匹克隆和阿普唑仑哪个更安全?
佐匹克隆和阿普唑仑均属于安眠药,但作用特点有所不同,故临床应用不同。
阿普唑仑是苯二氮䓬类,适用于入睡困难及睡眠维持困难的失眠患者。
佐匹克隆为非苯二氮䓬类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用于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障碍患者,但半衰期短,次日残余效应被最大程度的降低,一般不产生日渐困倦,产生药物依赖的风险较传统的苯二氮䓬类低,但与酒精或者其他中枢镇静剂合用将增加中枢抑制的作用。所以,从安全性上来讲,阿普唑仑可能更胜一筹。
佐匹克隆和阿普唑仑大量及长时间应用,均会影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患者在用药前一定要咨询医师,在医师指导下遵医嘱应用,不可自行购买服用。
禁用情况
呼吸功能不全者禁用。
严重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者禁用。
18岁以下禁用。
孕妇禁用。
哺乳期女性禁用。
服用本品后出现过复杂睡眠行为的患者禁用。
对谷蛋白过敏或不耐受的患者(该药物中含有小麦淀粉[谷蛋白])
慎用情况
过敏体质者慎用。
抑郁症者慎用。
有酗酒史者慎用。
其他药物或非药物类依赖者慎用。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
佐匹克隆可以通过胎盘屏障,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出现畸形儿,因此孕妇禁用。
哺乳期女性
佐匹克隆可以通过乳汁进入婴幼儿体内,影响婴幼儿的生长,甚至使其出现嗜睡等神经系统疾病,因此哺乳期女性禁用本药品。
儿童
尚未在儿童和18岁以下青少年中确定本品的安全有效剂量。因此,不推荐在该人群中使用佐匹克隆。
老人
老年人身体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嗜睡、失忆、头晕等神经系统问题,故老年人应在医师指导下应用佐匹克隆片。
不良相互作用
酒精:服用本品禁止饮酒。二者相互作用会增加本品的中枢神经抑制系统,产生与睡眠相关的复杂行为的风险,如睡眠中进食、梦游、开车等。
阿片类药物:阿片类药物与佐匹克隆同时使用会增加镇静、
呼吸抑制、昏迷和死亡的风险。应限定佐匹克隆和阿片类药物同时使用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其他安眠药:在使用本品时,与其他镇静安眠类药物联用时会导致镇静作用增强,增加药物依赖性,因此,如果联合用药需谨慎,注意患者镇静情况。
麻醉性镇痛药:与麻醉性镇痛药(如吗啡)合用时,可能增加欣快感,导致心理性依赖的增加。
中枢神经抑制药:本品与神经肌肉阻滞药(筒箭毒,肌松药)或其他中枢神经抑制药同服可增强镇静作用。
其他:本品经CYP450酶代谢,可与其他经过该酶代谢的药物发挥作用,如
克拉霉素等,因此二者联用时,建议咨询医师,必要时更改治疗方案。
佐匹克隆片为二类精神药品,具有成瘾性和依赖性,应由专业医师开处方用药,切不可擅自更改药物用法及用量。
剂型规格
片剂:7.5mg/片;3.75mg/片。
具体用法
用法
口服,用适量水送服。
在晚上临睡前服药,按单次摄入剂量服用,同一晚不得再次服用。
用量
年龄低于65岁的成年人:每日7.5mg。
年龄高于65岁的成年人:每日3.75mg,必要时可以增加至7.5mg。
肝脏或呼吸功能损害的患者:每日3.75mg。
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每日3.75mg。
超过65岁的人群及高风险人群:每日3.75mg。
不建议长期使用佐匹克隆。治疗持续时间应该尽可能短,从数天到4周,包括减药期。
短暂性失眠症的治疗持续时间为2~5天(比如,旅行导致的失眠症)。
短期失眠症的治疗持续时间为2~3周(比如,发生严重事件而导致的失眠症)。
药物漏用
患者睡前忘记服用药物,若半夜睡眠不佳时,在醒后补服平时常用剂量(7.5mg/3.75mg),第二天睡前常规服用即可;若睡眠质量较好,第二日清晨睡醒才发现,则不需补服,于睡前正常服用即可。
药物过量
症状:过量用药会产生中枢神经抑制,轻者表现为精神错乱、嗜睡等,严重者会出现低血压、昏迷等,更严重者会出现
共济失调、休克等,甚至是死亡,其主要表现主要取决于本品摄入量。
措施:过量用药后,应立即就医。如果口服过量药物不超过1小时,症状较轻且有意识者,需尽快催吐;若症状较重,尽快进行洗胃,并给予
活性炭,减少药物吸收,及时应用
氟马西尼治疗。同时,及时进行心电监护,观测心肺情况。
药物停用
当患者出现下述反应时,建议立即停用,并及时就医。
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
此外,用药后睡眠逐渐改善后,可遵医嘱逐渐减量,直至停药;用药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时或逐渐加重,应及时就医,遵医嘱停药、换药或改变剂量。
表现及处理方法
常见不良反应
神经系统反应:嗜睡、头晕、头疼、乏力、记忆力降低、
肌无力、警觉下降、反应迟钝、噩梦、
味觉障碍等。
处理方法: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应停止用药,并告知医生,酌情处理。如出现神经系统反应,立即停用,适当进行催吐、洗胃处理。
过敏反应:荨麻疹、发热、呼吸困难、瘙痒等。
少见不良反应
消化道反应:口干、恶心、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
处理方法:如出现消化道反应,可清淡饮食、适量饮水,或降低药量等。
肾功能损伤:无尿、血尿、水肿等。
处理方法:出现肾功能损伤,应停药,必要时需大量输液,促进代谢。
肝功能损伤:低蛋白血症、转氨酶升高、
碱性磷酸酶升高等。
处理方法:出现肝功能损伤,应停药,并进行保肝治疗;
戒断综合征:反跳性失眠、焦虑、出汗、激动、意识模糊、头痛、心悸、易激惹等。
处理方法:若出现
戒断反应,及时就诊,遵医嘱应用改善药物。
罕见不良反应表现及处理方法
血管神经性水肿:患者出现头面部、咽喉迅速肿胀,导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
处理方法:此时需要立即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有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救治,必要时进行急诊手术处理。
药物贮存
本品应在室内避光、干燥处密封保存。
当药物性状、形状出现异常时,禁用。
将药物放在儿童及宠物不能触及的地方。
其他
药物依赖:长期应用本品会出现药物依赖性,因此服用本品治疗失眠的治疗周期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4周。
药物耐药:若长期服用本品,患者会对其催眠作用产生一定的耐药性,但一般4周内不会出现耐药性,所以患者在服用本品时,服用周期要短,尽量在4周内。
记忆遗忘:服用本品后可能会诱发第二日的记忆遗忘,多在服药后数小时内发生,因此患者服药后尽量确保有7-8小时的无间断睡眠。
复杂睡眠行为:服用本药后有可能会出现梦游,出现睡觉开车、睡觉饮食、睡觉行走等危险性复杂睡眠行为,所以患者在服用本品时,家属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避免出现意外。
服药与饮食的关系:当患者进食大量、高脂饮食后,不要立即服用本药物,否则会导致药物吸收变慢,降低本药品对睡眠的影响。
思维、行为改变:有些患者服用本品后会出现思维、行为改变,如攻击性、言语较多、易激动、幻觉等,此时建议尽快就诊,在医师指导下换药、停药。
使用本品时应绝对禁止摄入酒精饮料。
服药后不宜从事机械操作或驾车。
长期服药后停药时需逐渐减量,避免因突然停药而引起停药综合征。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